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99171
大小:51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23
《《荔枝蜜》课件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荔枝蜜杨朔激情导入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只要我们时时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看到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我想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你们看这只蜜蜂,你们想到了什么?作者简介杨朔(shuò)(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ù)瑨(jìn),山东蓬莱县人。《荔枝蜜》是选自《杨朔散文选》,写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知识分子戴着“资产阶级”的帽子,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摘掉这顶帽子,能够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就
2、是反映了这种愿望。生字词掐(qiā)蜇(zhē)啖(dàn)中(zhōng)看嘤嘤(yīng)蠕蠕(rú)酿(niàng)蜜提(dī)防渺(miǎo)小疙(gē)疙(ge)瘩瘩(dā)黑黝黝(yǒu)词语解释蜇:(造句)蜜蜂蜇了我一下。黝:黑。啖:吃。嘤:拟声词,嘤嘤嗡嗡,(造句)苍蝇发出的嘤嘤嗡嗡的声音很讨厌。蠕:(造句)毛毛虫在蠕动着。动作很慢的样子。颤:抖蠕蠕:慢慢地爬。幻景:原本不存在的景物,只是产生了幻觉看到的。(举例)在沙漠中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就是幻景。黑黝黝:非常黑,叠音词加强效果
3、。嘤嘤嗡嗡:同嘤嘤。疙疙瘩瘩:比喻心里不舒服。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交流思考问题一、作者为什么总不大喜欢蜜蜂?问题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中的“蜇”是否可换为“叮”,为什么?析:小时候被蜇。析:不行,因为“叮”是指用针形口器插入人或动物皮肤吸取血液(yè);“蜇”是指用有毒腺的刺刺入人或动物的肌肉,注入毒素。蜜蜂是采用刺蜇人注入毒素的,故“蜇”比“叮”更准确。理清结构:第一段(1):回忆自己被蜇而不大喜欢蜜蜂。第二段(2—5):荔枝树的茂盛,荔枝的鲜美,荔枝蜜的香甜,想去看看蜜
4、蜂。第三段(6—17):参观蜂场,赞美蜜蜂。第四段(18—19):赞美劳动人民,表达了学习蜜蜂的愿望。课文分析:问题一、作者从“总不大喜欢”到变成“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的原因是什么?析:直接原因是喝了香甜的荔枝蜜。吃蜜想蜂,“动了情”也就是对蜜蜂产生向往之情和想去看看的念头。问题二、作者笔下的荔枝林是茂盛的,荔枝果是鲜美的,荔枝蜜是香甜的,他是怎样写的?荔枝林:“满野的荔枝树”、“叶子密得不透缝”、像“黑黝黝的小山”、“汪洋大海”。荔枝果:引述苏东坡的词句作证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
5、岭南人”——例证法。荔枝蜜:“成色纯,养分多”,“香甜里带着股清气”,色味俱佳。问题三、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体现在哪儿?有什么好处。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这就是正面描写。“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这是侧面描写。课后练习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A)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
6、早晚。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zi(B)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1、将文中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A( )B(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谈你对蜜蜂的印象。参考答案:1.A(稀罕)B(滋养)2.引用,说明荔枝的美妙,同时为文章增加了情趣。3.略。总结课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中心:通过对香甜的荔枝和无私奉献的蜜
7、蜂的赞美,热情赞颂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广大的劳动人民,强列地抒发了作者愿意像蜜蜂一样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热忱。知识拓展《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