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72715
大小:1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与指导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与指导策略在高速运转的现代化社会里,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深深的意识到:将来要想让孩子们立足社会,独立生活,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们的与人交往成了重要的话题之一。当代独生子女身上往往表现出自私、霸道、自卑、冷漠、任性、唯我独尊、唯我独享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会产生“众人为我”的心理需求,以至于不会、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交往。常常会有一些父母谈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非常乖巧听话,以至于爸爸妈妈了解不到孩子的薄弱之处;而他们每个个
2、体来到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把发现和研究孩子们交往行为的问题放在培养现代合格人才的优先位置上。首先我们对幼儿进行了前期调查,发现我班幼儿独生子女的比例很大,有少部分幼儿的家里有哥哥姐姐,而且相差的年龄差距比较大。有的哥哥姐姐甚至于弟弟妹妹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家里的中心对象就是这些“小不点”。他们得到的是来自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哥哥姐姐等众多方面的宠爱。通过一短时间观察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为表现:一、以自我为中心的骄纵行为如今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
3、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都是宠爱有佳,他们是众多家庭成员所关心、照顾的焦点,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让他们吃、先让他们玩。于是让他们就理所应当的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全部的据为己有,缺少和兄弟姐妹分享的意识,所以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只知道享受。因此我们在园里会常常看到两个小朋友为了抢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的现象;我的东西别人不能摸、不能碰;我带到幼儿园的好吃的只能自己独享;或者手里拿着两件相同的东西,自己不玩也不愿意分给别人玩等等的现象。二、攻击性行为频繁的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是最让我们头疼的。有的时候我
4、们会发现孩子们不会与别人商量合作、不会解决问题,刚刚还是好好的,话还没有说完,手就上去了。往往会发生打人、推人、用手抓人等等的行为,其实事情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三、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有退缩行为出现。我们不难理解的是一个孩子来到一个他所不熟知的、陌生的环境中会有一些发呆、少动等退缩的行为出现,这些属于孩子们正常的适应性反映,会随时间的推移,对周围环境的慢慢熟悉而消除,是正常的反映现象。而如果很长时间内孩子少言、胆小、孤僻、退缩、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我想这就应该属于典型的“退缩”行为了。例
5、如:我们班里有一位女孩子,每天其他小朋友活动的时候,她总是拉着老师的手不放开,当你询问她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她的一双大眼镜看着你会说:“我就想在这里陪着你。”四、缺乏爱心,自私冷漠。往往我们现在过于重视孩子们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关心、帮助他人,要有爱心。孩子们每天朝夕相处,需要的是那种无私的、真挚的感情,当有小朋友生病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舒服的时候、有小朋友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或是主动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孩子们是采取关注、热情的态度,还是漠不关心、冷漠的态度呢?例如
6、我们班里就有一位小朋友,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收玩具的时候见他总是站到一边,从来没有主动帮老师和小朋友收拾过玩具材料,非常的冷漠。五、心里不高兴就避开孩子们心里有不高兴或不开心的时候,往往他们就采取不直接面对,避开的行为。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非常的争强好胜。但是就是不能接受批评。老师只能表扬我,不能说我的不好。在活动中我也尝试着用表扬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她,但是从她的身上又存在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导致她经常的错误不断,老师还没有说他或批评他的时候自己掉头就走,躲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玩。如果他欺负小朋友,老师帮助他
7、们解决问题后,请他向小朋友道歉,这更成了难事中的难事,不管怎么说,就是不开口道歉。社会性技能是在同班间保持友谊、实现合作的技能,包括分享、交流、合作、互助、协商等一系列社会能力。为使孩子们能够尽快矫治交往中的行为问题,积累更多的社会性能力,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与家长配合寻求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所以在期待的心态支配下,许多家庭陷入了过分溺爱和过分管制互相交织的误区。在过分溺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任性、骄傲、自私、偏激、脆弱;相反在过分管制约束下的孩子常常是消
8、极、服从、怯懦、自卑、冷落等。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与家长共同寻求正确适宜的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文艺作品进行教育。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的。他们可以学习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直观生动的形象对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孩子们明辨是非,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便利用文艺作品中正确的形象教育孩子们。如看图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