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ID:48558166

大小:21.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学习活动单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活动要求:各人自读,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各组将读不准的字词抄到黑板上→组内对照黑板解决疑难字词→组内自选方式读准课文→全班展示)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文意。(活动要求:结合注解各人独立翻译全文,画出疑难字词→组内或组间交流解难→组内自选方式翻译课文,画出重点字词,整理于黑板上→组内互相指

2、正,修改→对照黑板,组内解说→全班展示)活动三、分析“闲”意,揣摩心境。1、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其“闲”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吗?(活动要求:各人独立找出句子,分析→组内讨论,说原因→各组自选方式向全班展示)2、文中的“闲人”到底怎样理解呢?(活动要求:各抒己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活动四、拓展延伸,情感深化假如作者与张怀民来一番倾心畅谈的话,空有一番抱负且天性豁达乐观的苏轼会说什么呢?(活动要求:自读链接材料→对照课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选方式全班交流)资料链接: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3、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21岁出蜀进京时,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奋厉有用世之志。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4、晚年贬海南,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以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消解痛苦。所以苏轼,既执着人生又超然物外——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故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