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

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

ID:48547561

大小:18.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7

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登飞来峰 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登飞来峰导学案(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是

2、“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志。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2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译文: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赏析:第一句,诗人用“千寻”:夸张,从正面充分表现飞来峰和峰上古塔之高,暗示自己立足点之高。第二句,用“闻说”从侧面衬托飞来峰和塔的高耸,巧妙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为下文登高揽胜后的议论、抒情作铺垫。表现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

3、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这自然是因为站在了凌空的最高层。赏析:“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浮云”,比喻、双关,既指眼前所看到的云层,又指困难、障碍以及阻挠变法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后两句写景、议论、抒情,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自主学习】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

4、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5、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合作探究】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解析: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解析:议论抒情。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

6、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解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解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这首诗中,“浮云”一词寓意是什么?解析:当时的保守势力和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7.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解析:本诗表达了他

7、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8.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解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涵的哲理。解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0.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解析:“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11.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

8、怎样的政治抱负呢?解析: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