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32485
大小:11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25
《16黄山奇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预学案1.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2.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3.查资料,了
2、解黄山及黄山奇松。二、导学案。活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
3、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奇松)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来谈一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黄山松“奇”在哪
4、里?活动三、导读第一自然段。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2、交流,看“四绝”图。“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
5、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四、巩固案:指导书写生字。五、实践案:1、见习字册。2、比一比,再组词。状()陪()府()盆()壮()部()俯()贫()第二课时一、预习案1.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黄山的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在书中画一画。2.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黄山奇松的“美、奇”用朗读表现出
6、来。二、导学案活动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奇松) 活动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法 1.自读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7、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
8、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qiú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