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494799
大小:1.8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1-2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知识与技能1.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3.理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4.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学习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2.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掌握通过实验分组消除实验无关变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的学习,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不相同,而在同
2、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则是不变的,于是有了子女像父母的遗传现象。在总数为46条的染色体中,有44条是男女都一样的,被人们称为常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人体染色体的数量,不管在身体哪个部位的细胞里都是成对存在的,即23对(46条)染色体,可唯独在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里,却只有23条,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则又恢复为46条。可见在这46条染色体中肯定有23条是来自父亲,另外23条则来自母亲,也就是说,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有这些,共同
3、控制着胎儿的特征,等到胎儿长大成人,生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仍然要减半。如此循环往复,来自双亲的各种特征才得以一代又一代地传递。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到底有什么关系?粗糙无荚膜无光滑有荚膜有败血症(2)体内转化实验①过程:a.S型细菌+小鼠―→小鼠______b.R型细菌+小鼠―→小鼠______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______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小鼠―→小鼠______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物质,使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型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
4、遗传的。死亡存活存活死亡RS(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过程②结论:S型细菌内,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DNA蛋白质DNA高低低高(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RNA也可能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叶的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__________组成的外壳,内有核酸_______。蛋白质RNA有烟草花叶病毒DNA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分析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由于DNA的变性温度较蛋白质高,因此,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因蛋白质变性而失活,但DNA仍具有
5、活性。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2)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3.对两个实验的分析(1)实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格里菲思的工作相当于前两步,艾弗里的工作相当于后两步。(2)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
6、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3)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如体内转化实验中的①与②、②与③、③与④。(2011·淄博高一检测)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自主探究]__D__[规范解答]此题主要考查对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理解。为了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需要先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转化的结果。通过对实验①③④的对照分析,可知S型
7、细菌的DNA起转化作用,而蛋白质和多糖荚膜不起转化作用,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实验②充分说明的确是完整的DNA分子是遗传物质,而不是DNA水解产物起遗传作用。(1)实验①中培养得到了R型和S型两种细菌,它们的数量是否大致相等?为什么?(2)题干中的实验能否说明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控制的?说出理由。提示:(1)否,R型细菌数量多于S型细菌数量,因为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较少。(2)能。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才能发生转化,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
8、,说明S型细菌的DNA控制其性状。①转化作用是指从一种生物体内得到的DNA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使受体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其实质是外源DNA和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②加热到一定温度,蛋白质发生变性会导致S型细菌死亡,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NA不会变性,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及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