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ppt

短文两篇复习.ppt

ID:48478120

大小:96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22

短文两篇复习.ppt_第1页
短文两篇复习.ppt_第2页
短文两篇复习.ppt_第3页
短文两篇复习.ppt_第4页
短文两篇复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山

2、不在高,有仙

3、则名。水

4、不在深,有龙

5、则灵。斯是

6、陋室,惟吾

7、德馨。苔痕

8、上阶

9、绿,草色

10、入帘

11、青。谈笑

12、有

13、鸿儒,往来

14、无

15、白丁。可以

16、调

17、素琴,阅

18、金经。无

19、丝竹

20、之乱耳,无

21、案牍

22、之劳形。南阳

23、诸葛庐,西蜀

24、子云亭。孔子

25、云:何陋

26、之有?陋室铭刘禹锡一词多义:1.之

27、: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归纳小结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犹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

28、,惟吾德馨。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铺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思考下列问题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5、在文章最后却又引用了孔子

29、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伟岸的节操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整体感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30、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明确: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君子的高尚品质托物言志1、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莲的特征——人的品质)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AECHGDFA、君子B、自尊自爱C、仪态庄重D、美名远扬E、不同流合污F、独立高洁G、不攀附权贵H、内心通达行为正直文本探究2、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

31、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菊牡丹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世人盛爱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陶渊明独爱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正直质朴洁身自好正衬反衬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什么品格?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

32、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自然环境的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