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466367
大小:211.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1-18
《采购战略和战略采购(PPT 32页) zhou20130810.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采购战略和战略采购本章学习目标掌握采购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掌握采购战略的内容;熟悉采购战略的制定程序;掌握战略采购的定义;掌握战略采购的原则;了解战略采购的重要性;熟悉战略采购的实施条件;掌握几种常见的战略采购实施方式;熟悉战略采购的具体实践第一节采购战略概述一、采购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而采购战略是采购活动中策略,采购作为企业中的基础职能,其战略必然是由企业战略所决定的。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的基础上,采购部门必须制定自己的供应目标和采购战略。企业战略、采购与供应目标及采购战略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0-1表示。图10-1采购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图二、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制定采购战略的内容:
2、1、采购要主动进行需求预测。采购与企业经营其它方面的关系之密切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在制定采购战略的时候,尤其要考虑这一因素。2、采购部门必须主动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被动地从满足其它部门需要的角度来思考采购。3、采购战略要解决的其他问题还包括:采购成本模型和成本结构的优化;和供应商的联系渠道、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新供应商的选择和现有供应商的发展;价值分析:成本、质量、效率和服务的平衡;供应商的新技术应用于企业;政府和立法机构的行为对采购的影响;采购部门的独立研究;跨(二)采购战略的制定虽然决定采购战略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
3、,而且也是国内企业急需解决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制定采购战略:1、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对于任何一种被采购的资源和服务,都存在这个问题2、哪些是最重要的采购资源3、与其它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工作接口(二)采购战略的制定目前存在的阻碍国内企业制定中长期采购战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没有主动搜集市场信息的意识2、老化的管理方式和对于需求的陌生第二节战略采购概述一、战略采购定义战略采购又称为双赢采购,是一种新兴的在合作关系与竞争性关系之间寻求平衡的采购模式。这种模式既不那么针锋相对,又不同于当今十分流行的完全基于信任的模式。二、战略采购原则战略采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考虑
4、总体成本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运输、调配、维护、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环节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评估。战略采购原则2、在事实和数据信息基础上进行协商战略采购过程不是对手间的谈判,而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协商的目的不是一味比价压价,而是基于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和企业自身长远规划的双赢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总体成本分析、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评估、市场调研等为协商提供有力的事实和数据信息,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议价优势,从而掌握整个协商的进程和主动权。战略采购原则3、采购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供
5、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确立双赢的合作基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要知道,现代经济条件下市场单靠一、二家企业是不能通吃的,必须讲求“服务、合作、双赢”的模式,互为支持、共同成长4、制衡——双方合作的基础企业和供应商本身存在一个相互比较、相互选择的过程,双方都有其议价优势,如果对供应商所处行业、供应商业务战略、运作模式、竞争优势、稳定长期经营状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就可以帮助企业本身发现机会,在双赢的合作中找到平衡第三节战略采购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一、战略采购的重要性采购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这其中包括:(一)采购不仅是原材料的采购问题,还包含了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和产品设计问题。(二
6、)基于核心能力要素组合的思想要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要素优化组合。(三)采购不再是货比三家,应该进行供应市场分析,这种分析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等,还应该包括产品的行业分析,甚至应该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预判。二、战略采购的实施条件战略采购要求公司确切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通过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的了解,公司可以战略性地将竞争引入供应机制和体系以降低采购费用。战略采购还通过协助公司更加明晰了解内部需求模式,从而能有效地控制其需求。通过深入有力的价值分析,公司甚至能比供应商自己更清楚供应商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一)单一供应源适合的情况1、供应商是某一关键部件的唯一提供
7、者;2、某一供应商能提供很有价值且非常出色的产品,无需再考虑其他供应商;3、采购量越多总成本越低,即规模效应;4、采购企业对供应商有决定作用(控制力极强);5、需要更可靠、更短的提前期;6、采用JIT生产方式,要求有单一供应源;7、战略联盟关系。(二)多供应源适合的情况1、确保供应,降低风险,降低依存度;2、保持竞争水平,提供后备供应源,以求更好的价格与服务;3、避免过分依赖某个供应商,使其生产惰性与自满情况;4、获得更大程度的数量柔性;5、政策要求使用多供应源、小供应源;6、供应市场的变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