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7课时 问题解决(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7课时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并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
2、研究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查看天然气表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像这样的计算天然气费的问题,城镇的孩子每家每个月几乎都要遇到.同学们帮助你的爸爸妈妈计算过天然气费吗? 如果学生计算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按他的讲述一步一步地分析计算天然气费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则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计算天然气费包括查看天然气表和计算天然气费两个步骤.下面我们先来看第1步,怎样查看天然气表. 多媒体课件放大天然气表. 教师:我们把天然气表放大以
3、后,你能看清天然气表上的数吗? 学生:能. 教师:天然气表上每天都显示着数,你看到的这个数就是你家用天然气的总数;随着你家天然气用量的增多,这个数也在不断地变大.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天然气表上的“读数”. 教师板书:读数. 教师:现在你能看清表中的读数是多少吗? 学生读表中的数. 教师:现在图中显示的是两个天然气表的读数,书上告诉我们分别叫做“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你知道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则告诉学生,上月读数就是上个月表中显示的天然气用量,本月读数就是你看表这天天
4、然气表上显示的用气量. 教师:你知道在生活中,“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是由几个天然气表中显示的吗? 让学生明白两个读数都是在同一个天然气表中显示的,只是显示的时间不同.书中是由于不好表示才画了两个天然气表,不能理解成两个读数是在两个天然气表中分别读出的天然气用气数.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时间读出的天然气表中的数不同呢?假如要计算一个月的用量,你认为应该在哪两个时间内读天然气表中的数. 让学生理解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就是用这个月的用量减去上个月的用量,所以要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应该在每个月的同一天查看天然气表.比如上次是9月7日查看的
5、,这次就应该在10月7日查看,这样两个时间之间刚好相差一个月,因此就能比较准确地算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 教师:我们看看这幅图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个读数之间的天然气用量了.2.教学计算天然气费 教师:我们知道了如何查看天然气表以后,下面我们思考的该是怎样计算天然气费了.看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计算天然气费的条件. 学生看题后汇报:天然气每立方米1.7元,还告诉了我们天然气的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 教师:凭借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天然气费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立方米的单价×这个月天然气的用量=这个月的天然气费.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这个
6、数量关系中,哪些条件是已经知道了的,哪些条件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求? 让学生理解每立方米的天然气单价是知道的(1.7元),但这个月天然气用量不知道,应该先求天然气用量.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你知道怎样求天然气用量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就是本月天然气的用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 教师:根据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现在可以计算出这个月的天然气费了吗?(学生:能)把它计算出来.学生解答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
7、都学得不错,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做一做”吗? 学生完成后汇报.2.练习四第1~5题.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教师批改.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略.板书笔记问题解决(1)例1用气量=本月读数-上月读数(1)实际用量是多少立方米?506-478=28(立方米)(2)7月份应缴天然气费多少元?1.7×28=47.6(元)答:7月份应缴天然气费47.6元.教学反思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读数”、“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教学中作了两种预设,如果
8、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让学生起来当小老师,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上述概念;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