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

ID:48318806

大小:123.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1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1页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2页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3页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4页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_第5页
资源描述:

《1.2.1《劝学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2.1《劝学(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2.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3.在理解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教学重点与难点1.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具体理解比喻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3.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诵读第l段,用了五个比喻。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

2、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  “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  “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

3、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

4、”之意。)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

5、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熟练地诵读这一段诵读第2段,用了五个比喻。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

6、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解释词语:“终日而思”和“***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跃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彰”——就是“明”的意思。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致”——或以为同

7、“至”,非是。“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再追问:结句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