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

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

ID:48218199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3

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_第1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_第2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5课古人谈读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一路学校小学部学历案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制定时间:实施时间:设计者李泓英总课时3主题25《古人谈读书》课时安排第1课时内容出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标要求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学习目标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评价任务1、完成课堂活动二,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堂活动三,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习过程资

2、源与建设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预习(或准备)(1)认读本课生字。(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课堂活动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1.由课题《古人谈读书》切入课堂,探讨古今师生问好差异,情景再现古代师生见面礼仪2.现在正式进入我们的课题《古人谈读书》。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板书课题。板书:古人谈读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第一部分。(1)课件出示第一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

3、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2)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3)学生自由读两遍。2.师范读课文第二部分。课件出示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3.师范读课文第三部分。课件出示第三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4.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注意:第一部分的“识”(zhi)与第三部分的“识”(shi)读音不同。三、学习生字1.学习会认字:不耻下问(chǐ)默而识之(zhi)心即到矣(yǐ)眼口岂不到乎?(qǐ)(1)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4、。2.学习会写字:耻诲诵岂恒窥(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四、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们了解多少呢?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生: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3)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5、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师:翻译这句话时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4)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师:这里的“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4.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五、课堂总结。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句告诉我

6、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检测与作业课堂检测一、按课文内容填空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二、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1.“默而知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2.“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课后作业1.抄写第一部分。2.搜集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学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