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51993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1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八节。教材将如何从自然界中溶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中提取水中的溶质、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作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延伸,同时为后面一节中“水的净化”奠定基础。本节内容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从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有相应的要求。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及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已经学习过“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相关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
2、的知识基础,但无法用溶液的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结晶现象。通过前几节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2)通过探究知道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3)通过探究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实验体验,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自然现象;(2)掌握蒸发、结晶等实验操作技能,具有实验观察、探究、比较分析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自身参与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3.STS(1)通过实验探究,感
3、受结晶与社会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获取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难点: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是什么。五、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联系生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回顾旧识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具体表现为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并运用实验——探究——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本课知识,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七、教
4、学过程1、创设情境与导入老师取出一定量的食盐溶解在烧杯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将食盐从水中提取出来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2、教材内容分的展开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晶体?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冰的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融化温度是48℃。指出晶体有熔点,向学生展示几种晶体样品的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和归纳晶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熔点、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通过对熔点的回忆,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连贯性;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晶体是怎样形成的?3、探究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蒸发食盐溶液。介绍器
5、材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观察到有白色食盐晶体析出现象。接下来设问:使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食盐?通过总结与讨论,学生得出晶体形成的方法之一:蒸发溶剂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蒸发溶剂的实验技能,又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够析出晶体吗?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一杯很甜的温热的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杯底),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假设,第二种方法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表面皿上仔细观察(可用放大镜)有没有晶体析出?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
6、过程,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最后向同学们呈现一个问题:得出的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不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晶体析出。其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通过老师讲解,让联系溶解度的知识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4、课堂练习,评价反馈5、课堂小结,反思提高1).晶体的定义及特征;2).提取晶体常用的两种
7、方法;3).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八、板书设计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一、晶体三、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特征:*如何从水中提取食盐?形成:二、晶体的提取1.定义:2.说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