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

ID:48089931

大小:39.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1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_第1页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_第2页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_第3页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_第4页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解题要求历史的材料分析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来设计命题,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提供材料或观点,创设新情境,以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能力。一种是对已形成结论的知识问个“为什么?”以训练归纳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联系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能力。尽管这种题型比分大,难度高。但只要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解题分析能力,明确答题要求,答题结构,完全可以找到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答题结构:论点+史实+结论(立论、论证、结论)评分层次:

2、提炼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史实论证、文字的表述组织。小论文式材料分析论证题,在命题方面,第一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着眼于“文字表达”;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解答这类题,除了要加强审题,理解材料之外,更应注意: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

3、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第三,文章应体现三要素,要有完整的结构(论点+史实+结论)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注意简明准确。文章中主题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在应考时,材料分析论证题应该是难度比较

4、大的一块。大家在拿到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清晰,把题目多看几遍,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其次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最好在肚里先打个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很多同学一看题目就会,于是拿起笔来就写,经常是想到哪写到哪,答到最后尽管已是“面面俱到”了,但整篇小论文缺乏最基本的条理性,因此拿不到高分,这就很可惜。答题结构:论点+史实+结论(立论、论证、结论)评分层次:提炼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史实论证、文字的表述组织。提炼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史实论证的赋分要求: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2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

5、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6分)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7-10分)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即多维角度),并对此作出解释。(11-13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即观点的提升)。(14-15分)注:材料必须充分运用(即用足材料),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必须用双引号),也可以是归纳或概况式的引用(即用自己的话来组织)文字的表述组织的赋分要求: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探索与争鸣: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

6、制度,必须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索引,无可凭空特起,此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比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此须通彼此。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通古今”、“同彼此”的理解。——提示:(1)通古今:先秦世袭制、战国军功爵制、秦汉推举制(察举、征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宋(延续至清)的科举制。(2)通彼此: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关系;科举制与文官体制的关系总: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分:通古今(纵向):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7、从无到有的历程,即汉之前无系统的选官制度(如先秦世袭制)——秦汉推举制(察举、征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宋(延续至清)的科举制的演变过程来完整阐释由选举到分科考试制度的创设与发展、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总(提升):通彼此(横向):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遗存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选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