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28753
大小:97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11
《第二章 阐发研究(17课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节阐发研究一、阐发研究的定义阐发研究是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理论话语互释文学现象的研究类型。二、阐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阐发研究以我国古代的阐释学为基础:先秦:阐释学萌芽——以训诂、考据手段解释文本潜隐的涵义汉代以后:阐释学起源——用儒道学说翻译佛经魏晋至唐宋:阐释学形成——用佛学理论话语阐发本土诗歌、文论清代以后:阐释学盛极一时——中西文学现象互证互释“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研究”名之为“阐发研究”。——《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1976,古添洪、陈慧桦)这样的研究“犹如以他国的法律来批判本国人而不用
2、本国的法律”,结果“必然会使东方文学减少其身份”。——奥尔德里奇(国际比较文学会议·1975)三、阐发研究的类型(一)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发1、用外来理论阐发本土文学作品如:王国维用叔本华的理论来阐发《红楼梦》的悲剧价值:“叔本华置诗歌于美术之顶点,又置悲剧于诗歌之顶点。”《红楼梦》“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2、用本土文论阐发外来文学作品:如孙筑瑾用中国文论中的情景观念阐发英国的自然诗:英国的自然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A、意象:将景物内化为诗情;B
3、、景象:将景物当作诗情的投射对象。3、异质文论、文学现象的综合比较阐发:如钱钟书举例对中西小说中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指出,这就是中国文论中说的“引而不发跃如也”、“盘马弯弓惜不发”,就是西方文论中说的“富于包孕性的片刻”。(二)文学理论对文学理论的阐发这种阐发亦应是本土与外来的双向阐发。例:童庆炳用西方诗学的“直觉”理论来阐发中国诗学中“即景会心”的命题:王夫之说:“‘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即景会心,…,自然灵巧,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量,‘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直觉说认为,人的认识活
4、动分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逻辑推理—理性认识),直觉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省略”了中间的逻辑推理过程,使人在一刹那的直接体察中就把握了真理。“即景会心”就是获得直觉的心理活动。(三)用其他学科的理论阐发文学现象:如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若干个不同时空的画面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阐发中国古代诗歌手法:如:“浮云游子意”(李白)“国破山河在”(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三、阐发研究的价值:1、阐发研究有助于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2、阐发
5、研究有助于民族文学之间的互补。四、阐发研究的原则:1、跨文化原则与有效性原则;2、双向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基本要求:了解:阐发研究理解:阐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类型、研究目的本章学习重点: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本章学习难点:流传学与渊源学的区别;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