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

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

ID:48025459

大小:90.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30

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_第1页
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_第2页
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SARS的中医药防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7#8$-%&&,’9"7$-(%第!&",卷第!%期!"".!"!:";#<$-%,&$&$’#!,"$"$#年!&",月·非典论坛·()*(的中医药防治戈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12"+3!,$$#’$%1$"."1$,【摘要】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经验,提出应重视疫气致病的特点、重视瘟疫的流行因素、重视增强正气、重视避邪、重视治未病,认为中医药可在()*(的防治中发挥较大作用。【关键词】()*(中医药防治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已得到有效控识,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只有在人体正气不足、防御功制,中医药在()*

2、(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本能减弱,或病邪的致病力超过了人体防御能力的情况病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现结合中医学防治理论试述下,才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灵枢·百病始生》篇“风如下。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急风暴雨而不病!重视疫气致病的特点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中医学认为,疫气致病有如下特点:!&’其性暴戾,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认识,进一步说明了人体正致病力强,往往不分老幼,触之即病;!,’具有强烈的传气不足是外邪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发生与传染病流行染性,极易广泛传播、蔓延流行;!#’感染途径多从口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应高度

3、重视增强人民体而入;!"’疫气种类繁多,不同的疫气对脏腑经络有特质,以抵御()*(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异的亲和性;!+’疫气致病对不同种属的动物有一定的$重视避邪选择性。()*(就具备以上特征。()*(致病力强,病死古人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采取了各种避率达245;其传染性极强,据报道,&名患者就曾邪方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常勿唾地”,示人感染了,$多名医务工作者;其传入途径为口鼻!呼吸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道’;其致病首先引起肺脏损害。如果我们能尽早的认说:“天行温疫,取出病人衣服,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识疫气的致病特点,及

4、时报告、及时防范及治疗,就有染”;《瘟疫汇编》载:“忆昔年入夏,瘟疫大行,又红头青可能有效遏制之,而不致于引起大的流行。蝇千百为群,凡入人家,必有患瘟而死亡者”,《本草纲"重视瘟疫的流行因素目》则提出用百部、藜芦、矾水等药物杀蝇驱蝇。为防止瘟疫的流行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气候因传染病的扩散,我国古代就已建立起隔离检疫制度,素: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异常之时常有疫气如《晋书·王彪之传》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出现;!,’环境因素:若环境污秽、蚊蝇孳生,则易引起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疫,百日不得入宫”。这瘟疫流行;!#’生活习惯:人们未养成良好的生活

5、习惯,次防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重视避邪,重则疫邪可从口鼻而入;!"’预防隔离:发现瘟疫病者,若视呼吸道的防护,()*(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未充分重视隔离工作,则可能致使瘟疫传播蔓延,故%重视治未病《松峰说疫》中有“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器皿送中医学认为,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重视加强对易无疫之家,而无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服饮食感人群的保护;强调治病于未发,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器皿”之说,可见古人已十分重视隔离工作;!+’社会因由此也说明未病先防是防治瘟疫流行的最积极而有效素: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与防治瘟疫的能力密切的措施。中医学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产生了

6、很多预相关。充分认识这些因素,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防防传染病的单方、验方,至今仍广泛使用,如马齿苋治范,才能把瘟疫造成的灾害程度降到最低。在这次战胜疗和预防肠道传染病,板蓝根预防暑温夹疠,食醋烧熏()*(的斗争中,正是由于我们重视预防隔离,重视生法预防流感等。此次()*(流行期间,各地都提出许多活习惯的改良,方能避免()*(在更大范围的流行。有效的预防方剂,归纳起来主要有清热解毒!代表药物#重视增强正气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清热化《素问·刺法论》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认湿!代表药物有杏仁、滑石、薏苡仁、藿香’、发散益气并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7、%&’固表养阴!代表药物有黄芪、党参、防风、薄荷、麦冬’万方数据第!$期戈午:!3"4#-!3的中医药防治!("#"##"年!’"2#)等,这些有待于我们认真总结和提高。焦辨证体系。这些外感疾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结语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千百年来,先辈医家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奠定了较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张仲景继承《内经》学术完整的理论基础。在这次防治34-3的工作中,中医药思想,编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