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西斯效果.pdf

卡塔西斯效果.pdf

ID:48017720

大小:111.2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23

卡塔西斯效果.pdf_第1页
卡塔西斯效果.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卡塔西斯效果.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卡塔西斯(Katharsis)效应”看悲剧的功用由于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势的文化,所以我们在讨论很多术语时都是采用以“双希文化(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源头西方文化的话语,今天在我的这篇小文章中讨论的悲剧的功用也不例外。西方悲剧学说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悲剧学说则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的悲剧学说影响着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其后虽然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但他们的主体格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悲剧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很重要的部分,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里

2、作了很多关于悲剧的讨论并且认为悲剧是一切艺术中的最高形式,亚里士多德充分肯定了艺术在公众政治中的积极作用。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认为“艺术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是人形成‘感伤癖’和‘哀怜癖’”,“拿别人的痛苦取乐,以旁人的悲伤酿成自己的悲伤,从而使人的情欲部分得到滋养和灌溉,形成感伤癖和哀怜癖。如果再临灾祸,理智就再也不能控制欲望了。”初看柏拉图的这个理论的时候,觉得颇有道理,因为人一开始面临痛苦的时候,情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或许会面临情感的失控,看了悲剧也会影响人的心情,让人心理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然而,联系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讨论

3、,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此观点的缺陷,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忽略了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对自己的情感有一个逐渐调整和理性控制的能力,而人的这种情感的理性这种能力正是通过悲剧的“卡塔西斯”效应来完成的。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效应,人看完悲剧而引起了怜悯和恐惧。人是有理性的,人所产生的情感强弱也是主要受人类自身的理性控制的,因此,这种怜悯和恐惧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基本上是受控制的,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不会失去控制而一发不可收。观众看一次悲剧,情感就经受一次锻炼,经历多次重复的锻炼,即能形成一种更加适合的心理承受强度,不会泛滥到无节制。等到他返回到现实生活中时,看

4、到别人遭受苦难或自身面临灾祸的时候,不会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强大恐惧而陷入严重的情感崩溃中。因为他们在多次悲剧的情感陶冶中形成了适度的状态,具有很大的忍耐力,能把情感控制在恰当的强度。这样发展,人就具有了应对苦难的更好的能力。可见,悲剧并不是简单的情感净化或情感宣泄,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借此获得心理的健康,对公众对社会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亚里斯多德《诗学》里说道悲剧的功用时使用了“卡塔西斯”(Katharsis)这个词语,在翻译上有很多的选择,涵义是很丰富的,大概有“宣泄”“净化”“陶冶”等几种译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主张“宣泄说”。朱光潜

5、先生得出“宣泄说”是依据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涉及净化问题的一段话:“音乐应该学习,并不止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从此可知,各种和谐的乐调虽然各有用处,但是特殊的目的,宜用特殊的乐调。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选用伦理的乐调;但是在集会中听旁人演奏时,我们就宜听行动的乐调和激昂的乐调。因为象哀怜的恐惧或是狂热之类情绪虽然只是在一部分人心里是强烈的,一般人也多少有一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一种治

6、疗和净化。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它类似情绪影响的人。某些人特别容易受某种情绪的影响,他们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因此,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文字中,朱光潜先生已经把所有的“卡塔西斯”(Katharsis)已经译成了“净化”,但因为观看悲剧会让人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他坚持他的“宣泄说”。其实,在现代汉语中,“宣泄”和“净化”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所以我认为朱光潜先生的翻译和解释不够完整和准确。我国古希腊文学研究的老前辈罗念生先生在《

7、卡塔西斯笺释》一文中写道:“我们姑且把卡塔西斯译为‘陶冶’,把悲剧定义中的‘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改为‘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但最好是不改,仍保存音译,因为意译没有相当的字眼。”我非常赞同罗念生先生的“最好不改”这个提法,因为综合起来分析,“卡塔西斯”这个词的意义无法用这些词语中的任何一个来完全涵括。所以我认为应该像罗念生先生所说的那样,保持“卡塔西斯”(Katharsis)这个词语本身涵义的丰富性,音译为“卡塔西斯”。这种译法而且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也是有法可循的。“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当年佛教刚

8、传入中国时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为智觉?而用这个“佛”字?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文字中没有相当的词语能够对等的翻译出来,因为‘佛’这个字含有多义;它所含的智慧之义绝对不是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