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17632
大小:260.9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23
《小提琴演奏流浪者之歌赏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浪者之歌》比较分析作者:失去旷野吉普赛民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陌生的民族,而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无疑叩开了一扇门,让听众透过琴弦看到了这个以占卜、卖艺为生的民族世代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也从他们所挚爱的歌声与舞步背后看到了渗入他们血液中的活泼与乐观。作为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即使之前从未试图了解过这个民族,也会在作品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中连连嗟叹;即使完全不懂小提琴的演奏,也会在音符的“涂抹”与节奏的跳跃中窥得作品中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进而
2、对作品的魅力和演奏家的精彩诠释心荡神驰不已。难忘课上对穆特和海菲兹两位名家演奏版本的反复“玩味”,课下又听了弗雷德曼与帕尔曼的版本。几番比较之下,既对课堂上的分析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收获。对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带来的影响,四为大师演奏的版本中,我还是更倾向于前两者,在这里也仅对其谈谈我的一些感受。首先说说穆特的版本。“女神”的拉奏技巧工整完美,整首曲子的每个音符都流淌出歌唱性的旋律,给人饱满丰润的感受,既有德意志民族的缜密与严谨,又丝毫不失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听穆特的演奏,我的眼前总会浮现一个女性的形象,一个吉普赛女人的形象,那种女性特有的
3、忧伤不禁唤起人们心中的同情与怜悯。我没有学过器乐,但我想穆特在演奏时,一定会将自己幻化成一个吉普赛人的形象,融入这个群体中来体会他们的情感,而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篝火边曼舞,裙摆飞扬,却又饱尝生活的罹难,眉宇间镌刻着沧桑。可以说,穆特刻画出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情感色彩,而又深深地烙这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印记。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形象是倾诉性的,她不是在风中独舞,也不是在罹难中孤身啜泣,历经生活的艰辛,她在寻找倾诉的对象,而这对象,此时此刻便是穆特的听众,便是“台下”的我们。那开头浓墨重彩的旋律之后,曲调愈发缠绵动人、愈发悲酸忧郁,那不失每个音的细致刻
4、画,正是她的话语,她在私语,时而默默流淌,时而止于哽咽;她在倾吐,恨不得一次道尽她心中的悲苦与不平;而这些,无不源自一个女性心底深处的孱弱一面。这样的一个形象,或许个人色彩过于浓重,让我们太多时候只关注到“她”而非“他们”,但在我看来,正如雨果笔下的艾丝美拉达,从一个女子身上,我们已然能看出这个民族的性格色彩,聆听一个女子的倾诉,我们也已然能够感受到涌动在这个民族血液中的种种情愫。听海菲兹的版本,他带给我的与前者最大的不同的感受是:我在眼前不再有那种清晰的、一个吉普赛人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双重性的印象,他时而是一个人,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演奏者,时而又是
5、一个群体,一个由许许多多吉普赛人共同组成的有血有肉的群体。一方面,我对课上对于此版本的讨论有一些自己的不同感受,我总觉得,他描摹出的,不是一个吉普赛男人的形象,而是一个更加丰富的、民族性的群体形象,他将自己融入到了更多的吉普赛人的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中,是这个形象已然拓展成了一个画面。与穆特版本的倾诉与独白截然不同,在这个版本中,我感受到的是电影场景般的震撼与触动,没有“演员”与“观众”的直接对话,但无疑“观众”都看懂了情节,也读懂了影片本身。这样的印象可能源自于男性对于表达负面情感的含蓄与内敛吧。而另一方面,或许正是由于大师的技艺过于精湛,他所诠释的电影场
6、景与另一个形象发生了冲撞,这个形象便是演奏者自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吧,如果把这部作品看做一座美术馆的藏品,把演奏家视为建筑师,那么,建筑师在设计这座美术馆时,是希望尽可能为展品提供更好的展示环境,还是将建筑设计本身也视为一件艺术品,并在其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呢?这是一个设计中的悖论,或许在器乐演奏中也同样存在。而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海菲兹可能选择了后者。听他的演奏,我的第一感受是对他技巧水平与表现力的叹服,就好比对美术馆建筑空间的赞叹已经超越了馆内的每一件展品。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相对感性的见解,我觉得,两个版本的演奏都极具特点与魅力,但相较之下,我还是更
7、青睐穆特的诠释,摹之以手,绘之以情,或许正是有输给大师的这样那样的“微瑕”,反倒让这个版本更具情味,更能唤起听着最深层的情感共鸣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