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归化与异化-两个动态的概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3年第4期外语研究2003,4总第80期ForeignLanguagesResearchSerial80归化与异化两个动态的概念孙会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笔者提出归化和异化是两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时期被看作是异化的译文在另外一个历史时期可能被看作是归化的译文,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孤立地谈论归化与异化,其结论往往是靠不住的。笔者还从出发点的不同、涉及范围的差异等不同角度对这一组概念与另一组概念直译、意译进行了区分,通过实例证明这两组概念各自的意义,不能简单地在归化与意译、异化与直译之间划等号。最后,笔者从文化交
2、流的角度出发主张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适度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关键词:归化;异化;动态;直译;意译中图分类号:H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03)04-0060-05著名翻译理论家吉里列维(JirLevy)在其根据文努蒂的界定,归化法是译者为了制造颇有影响的翻译是个作决定的过程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TranslationasaDecision-makingProcess)一文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而异化法是指译者中指出,翻译活动为一系列的步骤(move),每一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
3、而保留原个步骤都会涉及到一次选择,翻译的过程是译者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Venuti1995: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Hermans1999:23)笔者20)。由此看来,所谓陌生性是相对于目的语文认为,这一过程除了涉及到微观层面的各种选择化中的各种规范而言的。由于各种规范已经内化外,还应包括关于翻译策略等宏观层面的选择,比于译文读者,因而归化与异化往往可以依靠译文如对归化或是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在翻译的过读者的感受来进行判断。就两个发生接触、碰撞程中,原文文本往往在译者的眼前呈现出语言、文的异质文化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陌生
4、性(foreignness)。对于变、固定静止的。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两种文化这些陌生性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是采用归化的策之间的了解也会不断深入,那么一种文化相对于略还是异化的策略?这是每一位译者在翻译过程另外一种文化而言在异或是陌生的程度上也中都要反复面对的抉择,而关于归化与异化的讨论是变化的。在两个文化交往之初,当一名向导(译也自然而然就成为翻译理论研究中一个核心的问者)带着他(她)的游客(读者)到异国他乡游历时,题。外国人(原作或原作者)迥异的外貌就足以对游客归化和异化是当前翻译理论研究中两个核心(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的概念,关于
5、这两个概念的讨论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首次出现在眼前时,他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她)的惊诧无异于见到了一位天外来客。而对于讨(郭建中1998;孙致礼2002;王东风2002;葛校琴西方人来说,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东方人也2002;刘艳丽、杨自俭2002),这些学者追根溯源,加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惊异。但是随着交往的不断深了人们对于这一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但笔者深入,外国人的外貌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因为其认为关于这一对概念,还有一点认识也应该引起人迥异的外貌已经被纳入到读者的认知模式,成为们的注意,那就是,归化和异化是一对动态
6、的概念,被接受了的东西,融入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于是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孤立地谈论归化与异向导(译者)要想为游客提供一段引人入胜的境外化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动态地理解这旅行(阅读),就一定要在外国人(原作者)那里发一对概念,否则就会违背文努蒂提出这一对概念的现新的异,并将其展示给游客(读者)。就翻译原意,使一切讨论失去理论的基础。而言,读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迫使译者不断要把60原作中的新奇的东西展示给读者,首先很可能是靡所不可;若译书,则述其已成之事迹,焉能参以用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语言传达原作中的新奇的内己见?彼书有宗教言,吾即译之,有胡能讳避而
7、铲容和思想,而当原语文化的思想内容不足以对译金且之?故一一如其所言。(钱谷融1999:4)。可文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震撼的时候,译者又会挖见林纾在翻译中还是很注重原原本本地传达原语掘原文文本在语言或是文学样式等方面的陌生文化中文化层面的陌生性的。林纾的译文说不上性,以满足读者对原语文化中陌生性的好奇。当字比句次的翻译,但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译文对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到底先把什么东西介绍给译原文在语言层面的重视程度来断定林纾的译文为文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的语文化当时更需归化的译文,林译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对当时的中要什么。比如,在19世纪前后,德国浪漫主义时国社会的价值
8、观念、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