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64607
大小:2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代规定,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分。地方上,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A.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B.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C.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2.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
2、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xx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论坛主题,来自100多个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等)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一带一路”能够得到广泛支持是因为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C.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D.促进了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4.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
3、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5.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工业的基础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一五”计划指标已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问题初显6.1929年出版的《申报》报道了山东滕县红枪会变乱的新闻,其中提到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据山西省统计,全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民变顺应社会
4、潮流B.传统观念的稳固性C.民主自由深入人心D.妇女社会地位提高7.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据材料可知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A.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西学东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8.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
5、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次有限革命。这说明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B.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9.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10.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造旧教育和学习苏联。到1958年,教育开始进入尝试探索
6、阶段,既不学欧美,也不学苏联。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局势影响教育改革B.国际环境制约教育改革C.国际关系决定教育改革D.旧中国教育的严重滞后11.公元前440年,有一罗马居民损坏了隔壁家的橄榄树被告上法庭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因为原告在法庭上把“橄榄树”表述成了“橄榄”,而《十二铜表法》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受处罚。该事件表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过于死板C.审判程序有失公允D.审判结果在于审判人员对法律的解读12.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
7、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13.下表说明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调整兼顾南北平衡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区变迁1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人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发达C.抑制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