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58016
大小:113.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7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2平行线的判定2、3》◆教材分析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说理,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的识别法,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
2、方法目标】经历平行线三种识别方法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地观测建筑物,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渗透数学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三种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学生准备:三角形,练习本,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3、如果∠1=∠2,能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若∠3=∠4呢?∠2=∠5呢?14352(二)新课探究:1、探究1:(1)、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3=∠4,则AB与CD平行吗?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吗?归纳: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想一想:如图,∠1=∠2,且∠1=∠3,AB和CD平行吗?312(3)、说一说:已知:∠1=∠A=∠C,1)从∠1=∠A,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2)从∠1=∠C,可以判断哪两条直
4、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CDABE2、(1)、探究2:如图,已知∠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E4CD32A1BF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吗?归纳: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练一练:如图:∠B=∠D=45°,∠C=135°,问图中有哪些直线平行?ADBC(3)、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填表)(三)、例题解析:(1)、例题1.如图,推理填空:①∵∠1=_____(已知)∴AB//CE()②∵∠2=(已知)∴CD//BF()
5、③∵∠1+∠5=180o(已知)∴___//___()(1)、例题2:已知∠3=45°,∠1与∠2互余,你能得到AB//CD?(四)课堂达标1、如图,∠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BC(B)AB//CD(C)AD//EF(D)EF//BC2、如图:可以确定AB∥CE的条件是()A.∠2=∠BB.∠1=∠AC.∠3=∠BD.∠3=∠A3.如图,已知∠1=30°,∠2或∠3,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则a//b。4.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给出下列条件:(1)∠1=∠2(2)∠3=∠6(3)∠4=∠1(4)∠6+∠7=180°其中能判断a∥b的条件
6、序号是()(五)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个?(六)作业布置:课本(1)P127第1、2、3题;(2)P128第2题(七)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并由判定1推出判定定理2、3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判定定理,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
7、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在课程设计中,我还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样,求实务本。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在巩固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探索,形成结论;练习题中注重图形的变化,在图形中为学生设置易错点再及时纠错。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3、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