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81822
大小:47.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新课程说课比赛教案 记承天寺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初中语文新课程说课比赛教案记承天寺夜教学设计一、导入: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
2、学来读给大家听?(找一生读作者简介)二、自读自解,徜徉经典1、多层次朗读,感知文意一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二读:(指名一生尝试朗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屏幕显示)三读:朗读语气要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读时仿佛娓娓道来。我们读读看(生齐读)四读:读的缺少些文言文的意味。要读出文言的味道,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甚至摇头晃脑的去读,再来读读。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出些夜游的情致,要以理解
3、文意为基础,疏通文意后再读。2、自读自译,理解文意。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生翻译,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①请学生就自译过程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②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文言词语的积累及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相互印照:文言文常用词,户,念,欣然,遂,亦,寝,盖,相与,但,闲人,耳……户联系“木兰当户织”,“转朱阁,低绮户”“足不出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蒲松龄《狼》);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耳”字可以联系“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③把这次夜游的情景以叙说故事的方式讲给同桌听。①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3、情感朗读、感悟文意五读:读出点文言文的味道,读出些夜游的情致。理解了文意,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点欣喜的味道,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生:欣然、相与、亦未寝。(师读,生学读跟读。)再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贬官在外,流落黄州,在月色下,在庭院中,一定会心生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要读得感慨万千。一起来,读六读:师生配合读,男生读叙述情景的部分,女生读描写月境的部分,师生合读抒发感慨的部分。三、品味佳句品赏月景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一篇好的文章光读是不行的,还要品字、品句、品意境,才会发现它韵味无穷。苏轼写月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这月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可以抓住关键词语,也可从修辞、写景手法或是就整句谈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多角度品赏。第一:比喻生动月光如水,竹柏的影子恍若水中的藻荇,藻荇的浮游,
6、又让人感到水的流动第二:静中寓动月光朗照,那无形的静态的月光便有了动态的美感。古人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描摹的却是: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第三:空明清幽月光流泻,映在庭院,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第四:侧面写月没有一个月字,写的是美丽的月光。美丽的景色,美丽的心情。师:月色之美尽在其中啊。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修饰一下这明月吧?师出示板书填空:的朗月世界师: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生:欣悦的、欣赏的语气。师
7、: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生朗读。)师:加上叹词,啊和哦之后再读。师:再次带着赏月的美感来朗读课文(师生齐读课文)三、体味“闲人”,感悟情怀师:情因景生,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生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师:那何为闲人呢?生:悠闲的人。生:闲暇的人。生:我认为苏轼被贬谪,心情很郁闷,闲人是对自己的嘲弄吧。师:同学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信息(屏显背景材料:知识撷萃:(元丰
8、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生1: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生2: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师:有道理。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流落黄州,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何尝想做一个被闲置的人啊?“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