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

ID:36879855

大小:1.4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1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演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演示稿《记承天寺夜游》实验中学杜新房说教材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六单元二十七课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入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悲凉的情怀。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

2、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说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以上要求,本课我将采用朗读法

3、、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说教学过程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师: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  生(齐):月亮。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

4、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美好的祝福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5、到夜郎西”——李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从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角度评价。读准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考考你户欣

6、然念遂盖寝空明门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于是就睡觉澄澈明净原来是耳罢了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合作学习,读懂文本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

7、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你能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

8、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