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

ID:477450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工程紫外线诱变改善酵母菌细胞表面性质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紫外线是常用的物理诱变因子,是诱发微生物突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有很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最大的吸收峰在260nm。紫外辐射能作用于DNA,因此在260nm的紫外辐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剂。对于紫外的作用已有多种解释,但研究的比较清楚的一个作用是使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二聚体的形成,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

2、转录。紫外辐射可以引起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等。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进行了利用酵母茵处理废水的探索性研究。并于90年代成功地实现了酵母茵废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日本一制油厂利用酵母处理高含油废水,对于平均含油量达11900mg/L的废水,除油率可达99%。此外,通过在反应器中接入功能菌株能增加目标底物的降解,降低其毒性。同时也可以缩短降解时间,酵母已被成功应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以及石油的脱蜡等。然而,在酵母菌处理废水的实际运行中,酵母菌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往往受到其表面性质的影响而不够理想。因此,可利用紫外诱变得到疏水性好、乳化能力强、絮凝性好的

3、酵母菌菌株,并进行连续培养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从而使酵母菌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提高。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综述紫外诱变育种(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路线;2.设计实验,诱变酵母菌细胞;3.考察诱变后酵母细胞表面性质的变化;细胞表面性质:疏水性、絮凝性、乳化能力等;4.筛选对于废水处理有益的诱变菌株,主要是COD降解能力高、絮凝性好等特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紫外线照射酵母菌对其进行诱变,再以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诱变所得菌株的疏水性、絮凝性以及乳化能力,筛选出COD降解能力强、絮凝性好的对废水处理有益的酵母菌菌株。三、研究的方

4、法与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①构建紫外诱变酵母菌实验台,对培养所得的酵母菌进行紫外诱变。②建立对诱变所得的酵母菌菌株进行表面性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分析酵母菌的疏水性、絮凝性和乳化能力。③根据上述定性定量所得结果,筛选出有益于废水处理的酵母菌菌株。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紫外线照射灯,恒温振荡器,超净工作台。2.2收集菌种配制YPD液体培养基,用无菌接种环将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菌株接入YPD培养基中,将接种后的YPD培养基封口,移至恒温振荡器中于温度28℃,175rpm连续培养48小时后取出,然后收集菌体。2.3实验步

5、骤先将紫外线照射灯打开预照射20min,再将培养所得的酵母菌放到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线下30cm处照射,照射时间在20-40s之间。再对诱变菌株进行表面性质定性定量分析,最后筛选出表面性质优良的菌株进行连续培养。3、结果分析根据相关的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并筛选出疏水性好、絮凝性好、乳化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此类酵母菌有益于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去除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01-2009.11.10选题;2010.11.26-2010.12.15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2010.12.16-2011.04.10翻译相关英文资料,依据

6、大纲开展实验工作;2011.04.11-2011.04.20完成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阅;2011.04.21-2011.05.06完成论文二稿交由老师审阅;2011.05.07-2010.05.12定稿,准备答辩相关材料;2011.05.13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Madigan,M.T(美)MartinkoJ.M(美),Parker,J.(美).微生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90.[2] 曹友声,刘仲敏.现代工业微生物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ChigusaK,etalTreatmentofwastew

7、atorfromoilmanufacturingplantbyyeast[J].WarSciTech,1996,34(11):5l-58.[4]Baker,BH,Herson,DS.Bi0remediation[J].54(1):305—315·McGraw—Hill,1994,PP1-25.193-195238—247.[5]SilvaE,FialhoAM,Sfi-CorreiaI,eta1Combinedbioaugmentationandbiostimulationtocleanupsoilcontami-natedwithhighconcentra

8、tionsofatrazine[J].EnvironSciTec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