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组胺降解菌Psychrobacter sp.的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质量与安全组胺降解菌Psychrobactersp.的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在水产品的加工保藏过程中,组胺一经形成,高温、冷冻等加工手段都不能将其分解,因此其控制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加工前、加工中及加工后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保鲜和保藏手段,尽量减少游离氨基酸的生成、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和蔓延、并规避氨基酸脱羧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酮体尽可能免受机械损伤并保持适宜的冷藏条件。在加工过程中,除常见保鲜措施外,可采用多种手段控制原材料和加工环境的卫生条件,如:添加茶多酚可与鱼肉中的相关辅酶金属离子螯合、抑制蛋白酶的分解速度;添加溶菌酶制剂可
2、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制剂可通过除氧抑制部分好氧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等等。另外,高盐环境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脱羧反应,而其它常规手段如真空包装、罐装过程的消毒措施等对组胺的抑制或消除并无明显作用。除上述组胺的间接控制技术外,还可开发组胺的微生物降解技术并应用于水产制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微生物控制降解技术,可有效的去除水产品中的组胺,具有生物反应的种种优点,如:作用条件温和、反应迅速、节约能源、安全可靠等。但是目前对于水产品中组胺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开展微生物组胺降解机制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不仅能避免因食用含高组胺水产品而引起的中毒,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还能促进
3、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水产品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鉴定组胺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征配制生理生化鉴定的培养基,然后按各个鉴定原理对其进行VP试验、组胺降解试验等。2.对该组胺降解菌进行分子鉴定将该组胺降解菌的DNA经离心、洗脱等步骤提取出来,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然后将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之后将DNA片段回收,最后将回收的DNA进行克隆和测序。3.确定该组胺降解菌的属以及可能的种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依据《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教材,对该组胺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研究。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结果糖酵解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甲基乙酞甲醇(VP)试验
4、甲基红(MethylRed)试验靛基质(Imdole)试验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尿素酶(Urease)试验2.按照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目的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随后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将,获得的16SrRNA序列在NCBI上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对比与同源性比较。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12月查阅资料,确定试验方案,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2011年1月-2月仪器、实验材料的准备,并翻译两篇外文文献。2011年3月-4月对菌株做生理生化以及分子鉴定。2011年5月分析讨论实验
5、结果,整理总结手中资料,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五、主要参考文献:1]陶志华,佐藤实.海水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J].生物技术,2009,19(1):42-44.[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王震,杨媚,杨迎青等.广东省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J].菌物学报,2010,29(4):490-492.[4]R.E.布坎南N.E.吉本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60-790.[5]龙雯,陈存社.16SrRNA测序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5)
6、:10-12.[6]李鹏,马艳娇,赵云.16SrRNA、23SrRNA及16S~23SrRNA基因在细菌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08,7:49-51.[7]张彤,方汉平.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16SrRNA/DNA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2):97-99.[8]刘文海,邓先余,向言词等.一株甲胺磷高效降解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的分离及其分子鉴定[J].海洋与湖沼,2009,40(2):171-172.[9]张洁,徐桂花,尤丽琴.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乳酸菌[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4:47-49.[10
7、]刘文强,贾玉萍,赵宏坤.16SrRNA在细菌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1):15-18.[11]李波,郭桐生,崔恩博.PCR-RFLP技术在布氏菌鉴定与分型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3):241-243.[12]宋维娟,程池.PCR-SSCP技术在假丝酵母属菌种鉴别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918-922.[13]满朝新,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