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61528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经临床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皆为多发,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肿大淋巴结纵横径之比均>2,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可为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帮助。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6-01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既往由于检查
2、仪器条件的限制,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被忽视。我们回归性分析了经临床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10岁;患儿多有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表现,疼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部分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查体局部可有轻度压痛。1.2仪器与方法。应用美国ATL公司的HDI-3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使用高频变频探头L12-5,探头频率5〜12MHz。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腹腔有无肿瘤、肠间隙有无积液、肠管有无扩张以及阑尾有无增粗等征
3、象。重点检查脐周、回盲部肠系膜区有无肿大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可稍加压,观察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目、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纵横径比。1.3诊断标准。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2个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mm,短轴直径>5mm,纵横径之比22。2结果本组35例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大长径为2.3cm,最小长径为1.0cm,纵横径之比均>2,所有病例均为多发,肿大淋巴结数目23个;分布散在或呈簇排列,部分分布于不同的部位,以脐周及右下腹最多,其中单纯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0例,右下腹及脐周淋巴结肿大13例,
4、左上腹及脐周淋巴结肿大2例。声像图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或肾形的低回声,边界清,表面光滑,薄膜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楚,中央髓质呈强回声,周围皮质呈低回声,散在分布,无融合剂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内可探及点状和短棒状血流信号。部分换而肠间隙可见少量积液。治疗后复查,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肠间隙积液消失。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非特异性炎症,多数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小儿肠系膜含丰富的淋巴结,多沿肠系膜动脉走行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丰富;且小儿处于生长发育
5、期,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计肠系膜,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故临床症状以脐周及右下腹腹痛常见,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本组检查结果显示,其肿大淋巴结也主要分布于此。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位置较深、体积较小不易触及,因此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小儿腹壁薄,皮下脂肪组织少,应用高频探头探查可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直接观察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分布、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痛苦,无辐射,且家长及儿童都易接受。因此,超声检查是对淋巴结最为敏感及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中应该注意肠系膜淋巴结炎需与以下疾
6、病相鉴别:(1)急性阑尾炎: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先发热后腹痛,而急性阑尾炎为先腹痛后发热,声像图可见肿胀的阑尾为管状低回声结构,横断面呈强弱相间的环状回声,其周围可伴有肿大淋巴结。(2)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声像图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包膜可不完整,或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部分可见液化或钙化,常并存腹水等。(3)淋巴瘤:除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外,常可累计其它部位的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内部结构紊乱,相互融合,纵横径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