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

ID:47549859

大小:22.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4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_第1页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_第2页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_第3页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 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这是儒家先哲们对各种道德规范进行长期筛选而形成的。孔子认为,在一切道德规范中,“仁”乃是最高、最基本的道德。孟子弘扬“义”,将“仁义”并称,又提出了并列的四德:“仁”、“义”、“礼”、“智”。西汉初,贾谊又在“仁”、“义”、“礼”、“智”之后增加了“信”,将五者并举,于是“五常”完具。但是“五常”作为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由西汉中期的董仲舒提出来的。他不仅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五种常行之德,而且呼吁最高统治者对它大力提倡、培养、整饬

2、。由董仲舒提倡,再经《白虎通》等书阐扬,“五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人伦纲常之一,经过两千年来历代统治者和文人的倡导,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发挥了巨大影响。甚至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里也明确写道:“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常”做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于儒家思想的发扬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儒家“五常”产生于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政治制度,而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儒家传统“五常”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笔者在普及传统儒家“五常”时,吸收其经典内核,结合社会发展,编制了“中华新五常歌

3、”,并重点做了现代诠释。简单介绍如下:中华新五常歌仁者天地心,悠悠暖古今;义者敢担当,善恶须分明;礼者仁之用,与时要俱进;智者乃创造,日新日日新;诚者中西同,一字定乾坤;中华新五常,铸我大道魂。  要义解释如下:       仁者天地心:仁是儒家思想核心,也是五常的核心。二程提出:“五常全体四支”说,“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二程将“五常”归结为性,揭示了“性”具有本然的“善”的内在德性结构,并界定了仁为性之体,义为性之宜,礼为性之别,智为性之知,信为性之实的

4、“五常”内在道德关系和逻辑结构。仁的基本意义是善。孔子说:“仁者爱人”。但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能够行善的范围都有局限,而宇宙天地去能养育万事万物,所以天地乃是大善。正如《易经》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很多哲学家就认为天地造万物是至善,台湾哲学家方东美就有这样的表述“仁者天地之心”,以此形象的歌颂天地养育万物的大善。但也有人说,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不是说天地不仁吗?老子的话,其实是从天地是否能一视同仁对待万事万物这个角度来说的。仁有不同层次,一般人爱憎分明,对坏人绝不会仁。但佛对坏人也有怜悯之心,从这个角度讲,佛的仁爱层次就比一般

5、人高。不过常人看来,佛也是好坏不分,“不仁”的。这是仁的层次不同,理解不同而已。天地不仁,正是天地的大仁,它不仅超越了常人的爱憎分明,也超越了佛的好坏都爱,因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还包含了对世界上一切生物、甚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一视同仁。所以老子说的天地不仁,其实恰恰是天地的大仁。因此,儒家讲的仁,既是修身做人的精要,也是天地之大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仁,其实就是顺应天地,和天地合德了。               五常的第二个是“义”。孔子孟子都说义,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凡事以是否符合义做标准,而不是看是否能挣钱。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

6、豢之悦我口”,讲理求义心里愉悦,就像吃猪肉羊肉嘴巴很快活一样。但孟子对“义”阐述更到位。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因此,“义者宜也”,就是做人做事知道羞恶,这样就会有分寸,哪些该做,能做,那些不该做,不能做,能把握好,就做到了“义”,所以说“义者敢担当,羞恶须分明”。我们现在很多不好的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很多人失去了羞耻之心,不辨善恶。而见义勇为,就是一种敢担当的表现,值得赞颂。              “礼者仁之用,与时要俱进”

7、。礼是仁的外用。一个善良的人,总是很注意各种场合的礼节。做人做事都很得体。但古代讲礼节,比现在要严格得多。描述春秋时代有一个关键词:“礼崩乐坏”。为什么“礼”、乐”会作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这是因为当时的礼和乐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等级次序的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只能按什么礼制搞活动。天子举行仪式,穿什么衣服、演奏什么音乐,诸侯王是不能参照的。否则就是犯上。“礼崩乐坏”就标志着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战争频发,整个天下大乱。春秋时期乱到什么程度?据《史记》记载,在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480多次。这些战争是异常残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