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43112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7
《在教学中如何能落实备教批辅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备教批辅考”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胡艺,来自大坪中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出来工作时间不长,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言,既感到十分荣幸,又倍感压力。感谢学区给予我信任和机会。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初出茅庐,教学经验急需积累,教学能力更待提升,教学理念则更需不断地扩充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这条道路上,我应该不断地督促自己,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着坚实的步伐前行……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探讨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备教批辅考”》,我将综合多方面的情况
2、并结合我个人平时的一些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若是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并给予批评指正。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能够一同成长,一同前行,能够给我们虹桥学区初中语文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和新生的力量。一、备课 首先我要讲的是备课。要上一堂课,首当其冲的便是备课,备课不等于教案,备课是指课前的一切准备,它包括:领会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阅读参考材料,确定教学目标,考虑教学方法,设计练习作业,准备直观教具,编写课时计划,制作课件等。我觉得总的来说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这三个方面,那么我就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
3、浅认识,希望能加深我们语文教师对该如何备好初中语文课的认识。1、备教材: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千法万法,读懂教材是妙法”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吃准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初中语文教师在领悟初中语文教材编排者的编排意图,才能合理地提出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因为就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材就是教学目标落实的具体载体,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都必须是围绕教材展开的;离开这个载体,教学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实施高效性、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首先就必须在备课时读懂教材并超越教材,
4、才能实现对教材的有效掌控。教师的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是 “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要如何备好教材呢?我认为备教材大致要作如下三步走:第一步:走进教材初中语文教师是初中语文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进行文本细读,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第二,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想一想,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第三,吃透难点重点,抓住关键点,读一读,想一想,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内容,写法,语言十分丰富,但
5、放在初中教,重点就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于怎样选材,怎样剪裁,语言风格等,就不做探讨了,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第四,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读一读,想一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体现?从而居高临下的理解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真谛,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超越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第二步:研究教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研究教材。知识性包括语文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语文内含的知识既字、词、句
6、、段、篇、文体、修辞等。课外延伸的知识既社会的、自然的、伦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的把握要从课文的内容入手,首先看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体现出来的,如何体现出来的;再多角度思考还可以给学生哪方面的启迪。(如我们昨天刚学习的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其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价值。再次,跳出教材,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课外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把握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必须重点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重难点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第三步:活化教材(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的以教材为本)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能给教材“添油”“加醋”,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为初中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抓准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学科新的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工、重组、整合教材;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活化教材。2、备学生我们要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及其过程也是“一切为了学生(主体性),为了一切学生(全体性),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性)”。认识学生是学习的发
8、展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为了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学生,具有明确的“备学生”意识。备学生,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另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