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

ID:47526680

大小:20.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3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_第1页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_第2页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_第3页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_第4页
资源描述: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深度好文】教育的两个名字作者:于永正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强国先生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没做过教师,但他任局长以后,思路清晰,成绩显著。“是不是应了‘旁观者清’这句话?”他呵呵一笑,说:“于老师,凡是上过学并做过家长的人,对教育都不陌生。如果回过头来稍加思索――想想你的上学经历;想想你喜欢的老师,你从老师身上得到了什么;再想想你不喜欢的老师,做一名教师最不应该怎么样……那么,你就会成为半个教育家。”强国先生的话让我回想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师范学校,我从老师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果说我从课本上得到的是知识和道理,那么我从老师身上得到

2、的则是善良、热情、责任感和学习的兴趣与梦想。按这里思路再往深里想,什么是教育呢?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中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我就暂且给教育起两个别名吧:“影响”和“激励”。“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汉代的班固说:“教育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宋代的李邦献说:“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这些都是在说教育的“影响”作用。美国有所布朗克斯中学,该校竟有两名学生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原来这所学校的不少教师就是成

3、就卓越的科学家。所以有人据此说:“如果有一位常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老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中有望日后有名用家问世;如果没有优秀、聪颖的数学教师作指导,学生即使有数学禀赋,也不能被催化为才能。”这句话在说,同样饱满、健全的种子,落在湿润、温暖、肥沃的土壤里和落在沙漠中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在美国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小学生分成4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待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之后,分别要求4组学生为孤儿院的孩子捐款。第一组实验员

4、宣传人要有爱心,要慷慨捐款,同时自己也捐款;第二组实验员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人应当慷慨助人,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无一人捐款,第三组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学生学着实验员捐了款。实验说明:说教对学生影响是微小的,教育不是“叫育”,而实际的榜样却对少年儿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所以教育家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榜样的影响作用确实

5、是巨大的,深远的。大德无形,大化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我的所有爱好,我的性格、品格,都受到了张敬斋老师的影响。这些影响因为我对老师的崇敬而愈加深刻、久远,甚至今天连我写字的字体中还有张老师的影子,幼学如漆!同样,我也在对我的学生施加着影响。北京大学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民航总局的魏亚军,在给同学丛晓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所以选择了文科,完全受于老师的影响。”徐晴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原来是那样胆怯,是于老师使我成了现在的我,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句话,是于老师塑造了我的人格。父母常说,我像于老师

6、。有一次,我与爸爸讨论一个问题,把他说得哑口无言。他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都是于老师把你宠坏了。’我说:‘小时候你不也很宠我吗?宠得我大气也不敢喘。’是的,如果没有于老师的微笑,没有那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和谐氛围,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微笑”、“宠”、“和谐”这些词语背后的东西就是“影响”。学生的话对我既是巨大的鼓舞,又让我感到不安。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老师这本“书”的分量。当我们在学生面前打开语文及其他课本的同时,也就打开了自己这本书――一本有内容却是无字的书。于是我更加努力地、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人,把正直、善良、宽容

7、、谦让、诚信、耐心、责任感……不断地充实到自己这本书中。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于是我更加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努力把“琴棋书画”充实到自己这本书里,使自己成为“多才多艺”的人。老师的爱好越多,特长越多,学生的影响、启迪就越大、越广――谁也说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我的张敬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上世纪50年代初,在山东半岛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刚满18岁的青年,每天要我们写一张大楷、四行小楷;亲自教我们唱京戏、拉胡琴;亲自为我们挖沙坑,让我们跳高、跳远,很小的我们,便知道了什么叫“剪式”

8、、“滚式”、“跨越式”……那时他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吗?肯定没有。他是靠他的善良、热情和才华来教书的。正如杜殿坤教授所说,一个文化高、修养高的人,怎么教都能教好。我才进入师范学校大门起,就努力向张老师看齐。徐睛在读大学三年级写的那篇作文里还有这样一段话:“相处的日子多了,我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