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有感

读于永正有感

ID:37456210

大小:19.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读于永正有感_第1页
读于永正有感_第2页
读于永正有感_第3页
读于永正有感_第4页
读于永正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于永正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第五批跟岗研修学员评课稿读于永正“五重教学法”有感作者:陈昌艳学校:兴义市向阳路小学在任保平名师工作室学习期间,我把工作室发的书籍浏览了一遍,在几本专家的书籍中,我率先选择了于永正老先生的“五重教学法”进行阅读,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拜读完了于老的“五重教学法”,感觉字字珠玑,就像喝了有营养的汤一样,浑身舒畅,让人精神焕发,活力倍增。许多教学上的结被解开了,捋顺了,心里也敞亮了许多。于老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一、重情趣先生把“重情趣”摆在“五重教学法”的首位,可见先生对

2、其教学中“情趣”的重视程度,他认为“情”字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先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所以,于永正先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所谓“差生”,只不过在学习上比别人逊色一些

3、,在其他领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许多“差生”在成人后变得很有出息,而且对老师也很有感情。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也要象先生那样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才能彻底改变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跟着我们学习都能感到快乐,都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爱语文教学就教不好语文,更要紧的是上课要有情,只有关注了教材和学生才能体现一个“情”字,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先生总是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一遍又一遍地练读,不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我们外出听课或看录象,先生每每范读总是绘声绘

4、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会陶醉其间,流连忘我。先生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总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生把自己的责任定位于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播、是鼓舞、是激励,在他走进课堂之前,就准备了一百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头上。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说到语文教学中的“趣”字,先生认为决不是凭着课件、教具、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来体现,而是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沉入文字之中寻“趣”,教学设计要有新异性。另外一点,先生强调教师要有幽默感,幽默是教

5、师强有力的助手,它能是使学习变得轻松,能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二、 重感悟所谓感悟?先生认为,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怎么悟呢?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先生在这一部分的讲述中着重讲解了他在教学中是怎样体现一个“读”字的。于永正先生备课先备读,拿到一篇课文他总是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一直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心”为止。在教学中,于

6、老是怎么做的呢?1、备课先备“读”。于先生备课时第一要务就是把文本“反复读,正确读,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达到将“静态的文字”读成“动态的文本”,直至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2、上课抓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于老师做到“每个人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于老师主要是指导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如帮助理解某些词义,某些句子的意思等。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于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或抓住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或抓住特

7、别精彩的句、段;或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等等。这一环节最见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于老师认为“微观探究”,最重要的是要抓准“要害”,切不可课课背诵、面面俱到。三、 重积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于老师谈到积累时认为:“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那么于老师是怎样做到三个积累的呢?首先是语言的积累。一是要重视读和背,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二是要重视课外阅读。实验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

8、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重视什么,学生便会有什么。三是坚持做读书笔记,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其次是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