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

ID:47521515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2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1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2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3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4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5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6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7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8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9页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思考与探究1、746—755年,这时的唐朝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杜甫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75

2、5—757年,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诗歌如《春望》《月夜》《北征》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757—759年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诗歌《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杜甫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

3、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2、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3、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

4、贵族府邸的‘宾客’。”②“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思考与探究第11页共11页1、作为人之子的鲁迅,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作为人之夫的鲁迅

5、,是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作为人之友的鲁迅,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作为人之主的鲁迅,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作为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

6、、可敬可学的鲁迅。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夏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3、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文笔浪漫而又抒情。“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思考与

7、探究1、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为争取家庭中的“自由”而与他的父亲抗争,这是他叛逆性格的开端。读书时,毛泽东的父亲要求他读经书,而他却读了《岳飞传》《水浒传》《盛世危言》等大量经书以外的作品。这些作品使得毛泽东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接触了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引发了毛泽东求学的欲望。这些都是毛泽东叛逆性格的具体体现。第11页共11页在求学期间,毛泽东读到了自然科学和新西学课程,政治观念逐步增强,为了表示反对满清的情绪,他毅然剪去了发辫,并在武昌起义之后加入革命军。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毛泽东就组织一部分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激进团体——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