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ID:47506847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2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_第1页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_第2页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_第3页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_第4页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编辑:江艳芳审核:凌勐2015-10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组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巧妇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可口饭菜吗?如果米是劣质的,煮出来的饭也不会好吃。同样道理,高考作文的素材就像米一样,如果找不到很

2、优质的“米”,找到了又不进行挑选,去粗取精,那么,这样的作文素材煮出来的作文,当然也上不了高分的台面。“素材”功夫下到了,高考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有说服力。二、议论文选材1、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硬伤”综合学生平日的写作实际来看,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1)材料低幼化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泥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

3、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2)材料陈旧化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3)材料单一化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4)虚构现象严重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

4、现象。2、议论文论据的来源有:(1)源自课本(2)源自经典名著(3)源自报刊、媒体(4)源自生活(5)源自典故(6)源自大自然其中三个重要的材料群尤其要重视优质范文.(1)、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作文选材的“大粮仓”(2)、社会热点——作文选材的“资料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就要求作文的选材也应与时俱进,这样的作文才更具现实意义。以时事为材料,不仅可以展示开阔的视野,体现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而且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除了老师编辑的时文美文,

5、这些时事材料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网络、纸质媒体,因此同学们需要平时的有意识积累。(3)、课本内容——作文选材的“后花园”在选材方面,有的同学绞尽脑汁也搜索不到合适的材料。其实,我们没必要舍近求远,我们的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研读课本和读本上的内容,调动课内材料,也照样能把作文写得意蕴深刻,文采斐然。课内材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无论是课文里的内容还是作者的经历、精神世界及理想追求,都可以作为我们证明观点的论据。如下面这段文字,都是我们脱口而出的内容,却让人觉得分析到位。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人生需要豁达乐观。“大江东去,浪淘尽

6、,千古风流人物”,仕途不顺的苏轼来到了黄州,在这里,他访名山,寻美景。离开利欲熏心的官场,他选择了豁达与乐观,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他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好不快活;面对猝不及防的春雨,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友人的惆怅,他宽慰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可否认,黄州的山水改变了苏轼,赤壁下的遐想更为他打开了通向宋词顶峰的大门。在这里,凭借一份豁达乐观的心态,苏轼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月下的竹影或许会斑驳他的面额,但历史的洪流绝不会遗忘这颗耀眼的星辰。有一点需要注意,小说中的人物不可作为论据。因

7、为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而论据的要求则是真实。比如有的同学用孙悟空被炼成火眼金睛证明“逆境中出成果”就不妥,但我们可以选择玄奘作为论据,因为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3、议论文选材原则:重新轻旧避俗求新(1)典型。指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服务中心,有以一当十的功效。(2)新颖新鲜。材料的新颖要求我们去使用别人使用少的材料,如果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你又没有新的分析角度,而是“人云亦云”,这样就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立足于现实,关心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报刊等媒体上介绍的新鲜事物。

8、(3)丰富立体。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所选择的论据大都以人物为主。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