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

ID:4750058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2

道德的起源_第1页
道德的起源_第2页
道德的起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道德的起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的起源人们对道德的探讨从很早就开始了,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写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伦理学著作《尼可马克伦理学》,在这本书里不仅探讨了诸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德性等一般伦理学问题,而且还讨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也正是在此亚里士多德奠定了道德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石,从此伦理学这门学科的事业不断拓展,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伦理学史来看,关于道德的起源,思想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观点:首先,我们看几种关于道德起源的错误观点:第一、客观唯心主义或宗教神学的"神启论"。这种思想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即所谓"天"或"上帝"启示,或是

2、某种外在的绝对观念的产物。比如在中国思想史上,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认为违背纲常就是触犯天意;基督教《旧约》中的摩西十诫,被说成上帝耶和华对摩西的启示,并通过摩西向教民宣讲教规和道德禁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道德说成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的产物,而"绝对精神"不过是用哲学装扮过的上帝而已。第二、主观唯心主义的"天赋论"这种观点认为美德是人类的天赋,与生俱来,道德起源和规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良知良能"、"善良意志"。在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之心”、"侧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而且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明代王守仁强调

3、"致良知",认为道德意识起源于心,只要致吾心之良知,即可得到圆满的知识。康德认为道德源于人类固有的纯粹"理性",理性发端于人的善良意志,道德就是善良意志发出的一种"绝对命令",“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第三、旧唯物主义者的"感觉欲望论"在17-18世纪的西欧,这种从人的心理过程和生理需要分析道德的起源的"感觉欲望论"广泛流行,从英国的洛克,法国的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到德国的费尔巴哈都主张感觉欲望论。洛克认为,事物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就其与苦、乐的关系而言。所谓善就是能增加我们快乐或减少我们痛苦的东西,所谓恶就是能增加我们痛苦或减少我们快乐的东西。费尔巴哈认为善就是合理的利己主义,是满足个人的

4、需要,是使人们感到快乐的东西。他说,道德就是人的健康的完满的本性。爱尔维修强调生命原则是"肉体感受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以人的感觉所产生的"自利心"、"自爱心"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以快乐程度来确定道德价值,凡使人快乐则为善,反之为恶。他们都认为,人的一切善恶部来源于感官上的快乐和幸福。第四、庸俗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这种观点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或生理学意义上的人,把人混同于动物,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是动物的某些本能(如“合群感”、“母爱”等)的直接延续。这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证明人类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都来自动物界,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本能或动物的合群性。上述各种道德

5、起源论都是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特定环节,甚至可以说是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体现了在道德起源论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例如,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尽管把人的主观方面夸大到极端,从整体上看是不科学的,但它毕竟认识到了人的主观方面在道德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道德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人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选择,有其积极意义。较之宗教神学的道德起源论而言,确是认识上的深化和进步。但是,从根本上说,一切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论,由于阶级的偏见和历史的局限,总是从唯心史观出发,割断道德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联系,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实践之外去探讨和说明道德的起源。他们

6、都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因而它们对于道德起源问题的解释,不符合道德发展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伦理学思想体系也往往强调道德的至高无上、永恒不变,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具体而言,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1.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2.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3.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同一切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论相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筑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

7、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只有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才能科学地说明道德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