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37027
大小:67.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1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秘密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思考:气体体积受热膨胀的原因:。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原子定义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混合物。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纯净物:4.混合物: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
2、一定等于中子数。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排布特点:①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②;③2、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17287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排布的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3、排布规律:同一横行:同一纵行:注意:4、相对稳定结构:定义: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
3、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性质结论<4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4三、离子1.定义:2.分类: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3.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
4、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如Mg2+:注意:一定带正电的粒子:一定带负电的粒子:不带电的粒子有: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①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②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③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四、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
5、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课题三元素一、元素1.定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区别联系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2、2.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3.元素的分
6、类:二、元素符号1.写法: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元素符号:微观:注意:如:H。2H。Cu4.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
7、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