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

ID:473826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_第1页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_第2页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_第3页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_第4页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回眸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白鹿原》无疑是一座无法回避也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跌宕曲折的叙事方略和复杂立体的情节人物画廊,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其深厚的内蕴以及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为批评家们提供了审美、评说的对象,而批评家因个性差异,批评观念、方法、标准等不同,在总体上形成了多元互补的评论格局。经过比较和归类,本人认为研究主要分别从人物形象、社会历史、艺术形式、文化四个方面对《白鹿原》文本进行了阐释与探究。1.人物形象研究对于《白鹿原》的分析,大部分文

2、献采用人物形象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以此来挖掘其中的内涵,其中主要集中在白嘉轩和以田小娥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析上,另外,还有对于朱先生、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人物的分析,但篇幅不多,以下主要从白嘉轩和女性形象两方面进行综述:1.1.白嘉轩形象分析白嘉轩的文化内涵、悲剧命运及象征意义仍然是评论者关注的焦点。白嘉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对于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其作为父亲,捍卫家族的身份。如王渭清(2004)王渭清.《白鹿原》人物形象的人格治疗学意义探抽——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中心

3、[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分析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人格结构,指出“君子情绪”作为白嘉轩人格面具的核心占有了他的整个人格,他本能地将个体生存融入家庭生存之中,自觉地将几千年的实用理性原则付诸于伦理道德实践。他们的人格悲剧是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个体人格健全发展和人文精神重构具有重要的治疗学意义。莫莉(2004)莫莉.传统父亲的理想的幻灭——对白嘉轩的原型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4(1)则对白嘉轩进行了原型解读,她认为白嘉轩是传统的“父亲”形象,他的权威是在一系列的父子冲突中树立起来的,他

4、与鹿子霖的争斗实际上也是父子冲突的一种变形,他在父子冲突中的失败,预示了传统父亲权威的消解。他的大儿子白孝文“父亲”权威的确立,昭示着传统父亲的理想的幻灭,以及新型“父亲”的诞生。另一类是侧重于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如刘浩(2004)刘浩.白嘉轩:《白鹿原》中的悲剧形象[J].延边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认为,白嘉轩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旧时代交替下的一个新的农民形象,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暴露出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和愚昧。莫莎(2009)莫莎.浅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J].安徽文学,2009(

5、11)认为,白嘉轩在《白鹿原》中塑造的是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从双重人格,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儒家文化的忠实实践者,自然人性与文化冲突的践行者四个方面,阐述了其既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冷血的封建食人者的形象。1.1.以田小娥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白鹿原那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她们被笼罩在男权的阴影之下,从肉体到灵魂都备受摧残,她们的命运无一不是悲惨的。周朔(2004)周朔.物化的存在——《白鹿原》女性生存状态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分析了《白鹿原》中女性在其生

6、命的三个关键阶段,即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时现实生存状态,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社会中女性物化的存在及其主体性的失落,指出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其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沈远川、马筱蓉(2009)沈远川,马筱蓉.从女性悲剧看《白鹿原》文化冲突的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从专制婚姻的束缚与逃离,传统道德的坚守与反叛,生命价值的矛盾与选择三方面,分析了《白鹿原》中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田小娥是着墨最多、引起争议最大的任务形象。被一致接受的观点是

7、田小娥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典型。闫丽培(2010)闫丽培.“飞蛾扑火”的悲剧人生——谈《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10(6),从田小娥的三次反抗入手,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追求以及人性的嬗变,从而推出在新旧社会的更替中,她追求自由、信服爱情的梦想只能以失败告终,反抗终于成为徒劳的抗争,她的悲剧反映了整个社会女性的悲剧。但也有论者提出质疑,李咏吟(2004)李咏吟.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沦——小娥形象的创造与陈忠实的思想局限[J].当代作家评论,2004(11)认为田小娥形象的创造表现了作家的思想局限,

8、即作家缺乏现代生命自由精神与生命理想主义的眼光。他对田小娥的妖魅与性放纵以及由此受到的惩罚提出了质疑,认为陈忠实没有真正理解“性欲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