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5322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6
《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白鹿原》的文化悲剧建构回眸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白鹿原》无疑是一座无法回避也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跌宕曲折的叙事方略和复杂立体的情节人物画鳩,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其深厚的内蕴以及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为批评家们提供了审美、评说的对象,而批评家因个性差异,批评观念、方法、标准等不同,在总体上形成了多元互补的评论格局。经过比较和归类,本人认为研究主要分别从人物形象、社会历史、艺术形式、文化四个方面对《白鹿原》文本进行了阐释与探究。L人物形象研究对于《白鹿原》的分析,大部分文献釆用人物形象的角度切
2、入,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及相互Z间关系以此来挖掘其屮的内涵,其中主要集屮在白嘉轩和以田小娥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析上,另外,还有对于朱先生、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人物的分析,但篇幅不多,以下主要从白嘉轩和女性形象两方面进行综述:1.1.白嘉轩形象分析白嘉轩的文化内涵、悲剧命运及象征意义仍然是评论者关注的焦点。白嘉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对于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其作为父亲,捍卫家族的身份。如王渭清(2004)I分析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人格结构,指出“君子情绪”作为白嘉轩人格面具的核心占有了他的整个人格,他本能地将个体生存融
3、入家庭生存之中,自觉地将几千年的实用理性原则付诸于伦理道徳实践。他们的人格悲剧是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个体人格健全发展和人文精神重构具有重要的治疗学意义。莫莉(2004)2则对白嘉轩进行了原型解读,她认为白嘉轩是传统的“父亲”形象,他的权威是在一系列的父子冲突中树立起來的,他与鹿子霖的争斗实际上也是父子冲突的一种变形,他在父子冲突中的失败,预示了传统父亲权威的消解。他的大儿子白孝文“父亲”权威的确立,昭示着传统父亲的理想的幻灭,以及新型“父亲”的诞生。另一类是侧重于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如刘浩(2004)彳认为,白嘉轩是20世纪上半
4、叶屮国新、旧时代交替下的一个新的农民形象,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屮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暴露出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和愚昧。莫莎(2009)°认为,白嘉轩在《白鹿原》中塑造的是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从双重人格,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儒家文化的忠实实践者,自然人性与文化冲突的践行者四个方面,阐述了其既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冷血的封建食人者的形象。1.2.以田小娥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白鹿原那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她们被笼罩在男权的阴影之下,从肉体到灵魂都备受摧残,她们的命运无一不是悲惨的。周朔(2004
5、)§分析了《白鹿原》中女性在其生命的三个关键阶段,即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时现实生存状态,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社会中女性物化的存在及其主体性的失落,指出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其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沈远川、马筱蓉(2009)6,从专制婚姻的束缚与逃离,传统道德的坚守与反叛,生命价值的矛盾与选择三方面,分析了《白鹿原》中m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在众多的女性形象小,田小娥是着墨最多、引起争议最大的任务形象。被一致接受的观点是田小娥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典型。闫丽培(2010)7,从田小娥的三
6、次反抗入手,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追求以及人性的嬉变,从而推出在新旧社会的更替中,她追求自由、信服爱情的梦想只能以失败告终,反抗终于成为徒劳的抗争,她的悲剧反映了整个社会女性的悲剧。但也有论者提出质疑,李咏吟(2004)*认为出小娥形象的创造表现了作家的思想局限,即作家缺乏现代生命自由精神与生命理想主义的眼光。他对田小娥的妖魅与性放纵以及由此受到的惩罚提出了质疑,认为陈忠实没有真正理解“性欲事性”在生命与文学中的意义,其性欲叙述全是原初的野蛮与愚昧,是力的放纵,是神秘的乡村神话的纪实,而少有“情的光辉灿烂”。2.社会历史研究从社会历史角度,着眼于文本“史诗”性批评,
7、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人到群体的角度,通过一个初级社会群体来映现整个社会的方法,如徐晓霞(2007)°,从个人的心灵史、家族史的叙事意义、民族的文化精神嬪变史三个角度来解读《白鹿原》的内涵,分析其中不同层而历史的所指及意义。郑万鹏(1997),0,家族式结构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白鹿原》通过对家族式结构复杂性和顽固性的真实而深刻的描绘,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原貌。另一类是以历史吋I'可和事件的脉络,折射到白鹿村的种种变化,如李兆虹(2010)",从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国共党派之争以及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入手,力求还原生活形态的本来面目,客观审视和深刻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