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49942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0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夏天1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1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悄、泼、纱、夸、奖、勤、劳”。能正确书写“悄、纱、勤、劳”4个汉字,并记住字形。2.能正确地、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3.引导学生体验夏天的美丽。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体会夏天的美丽。教学准备:师:录音、卡片。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夏天的古诗、课文、诗歌?2.学生交流。3.师: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诗歌。4.出示课题,齐读。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1.听录音,思考:夏天来到了哪些地方?
2、他们都干了些什么?2.学生听后交流。3.自读课文,四人小组学习生字。4.反馈:字形:“悄、泼、纱、勤”都是左右结构。字音:“勤、”5.小组交流读课文。三、再读诗歌,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诗歌。2.思考:夏天来到哪些地方?他都干了些什么?3.交流。4.指名读,圈出有关的词语。5.交流。6.说说读了诗歌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7.自由读,读出对夏天的喜爱。8.小组合作读、与好朋友读、自己读。9.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10.背诵诗歌。四、作业设计。1.指名读生字、词语。2.完成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夏天,
3、给树()上绿叶,给葡萄架()上绿纱,给墙()上绿藤,给小山坡()上绿衣。3.写字。“悄、纱、勤、劳”附板书:夏天树添绿叶葡萄架披绿纱墙绕绿藤小山坡穿绿衣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的夜晚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天夜晚独特的风光美,激发学生对夏夜、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跳”、“热”的书写。2.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读中感受夏天夜晚独特的风光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教学准备
4、: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夏天的夜晚。2.课文插图、柔美的音乐、大自然风光图(CAI课件)。3.动物图片、动物头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孩子们,老师昨天布置你们回家观察夜晚的景色,现在你们能告诉老师在晚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以及充分的联想,让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培养学生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摘星星:孩子们瞧
5、,多漂亮的星星啊!想得到它吗?只要你能闯过生字关,把星星上的汉字娃娃读准、读好,并能组一个词语,你就能摘下它。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复习巩固生字,小朋友乐学、愿学,并为后面读文、学文打下基础。) 2.指导书写。 ①出示“跳”和“热”,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说出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范写,强调“四点底”的正确写法。 ③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通读顺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能否把课文读懂。 1.学生选择自己
6、喜欢的读书方式(个人读,和小伙伴一起读)自由读课文。 2.读完课文,课文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独特的感受。) 学生1:夏夜的天空真美,我真想把它画下来。 学生2:夏夜的大地多热闹,我真想去看看动物们的表演。 学生3: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 3.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①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出夏夜的哪些地方美。(天空美、大地美) ②和同桌的小伙伴再仔细观察,齐心协力,开动脑筋,用一句话夸夸景物的美丽。 学生1:亮晶晶的星星真像闪亮的
7、珍珠。 学生2:萤火虫的灯笼好像大地上的星星。 (此环节以学生阅读为主,图文结合,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感悟 1.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由选择优美段落读。 教师:孩子们,夏夜的天空美、大地美,你喜欢哪一段,就带着你的体会、感受读读吧,比比谁能把课文读美。 2.感悟天空美。 ①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 ②看图描述夏夜的天空美。 ③读了第1自然段,让我们情不
8、自禁地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儿歌《小小的船》,你能背一背吗? (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与现在学习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④启发思维。夏夜的天空除了有星星、月亮,还可能有些什么? (夜晚的飞机、云姐姐……) ⑤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