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

ID:47339444

大小:225.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6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_第1页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_第2页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_第3页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_第4页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数学理科高考题分类专题八 立体几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八 立体几何(2012·高考北京卷)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28+6       B.30+6C.56+12D.60+12(2012·高考陕西卷)将正方形(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2012·高考天津卷)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m3.(2012·高考山东卷)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为线段B1C上的一点,则三棱锥A-DED1的体积为__________.(2012·高考安徽卷)若四面体ABCD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即AB=C

2、D,AC=BD,AD=BC,则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相互垂直②四面体ABCD每个面的面积相等③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之和大于90°而小于180°④连接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中点的线段相互垂直平分⑤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AA1,D是棱AA1的中点.(Ⅰ)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Ⅱ)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2012·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

3、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AB,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1)证明:PH⊥平面ABCD;(2)若PH=1,AD=,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3)证明:EF⊥平面PAB.(2012·高考福建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为棱DD1上的一点.(Ⅰ)求三棱锥A-MCC1的体积;(Ⅱ)当A1M+MC取得最小值时,求证:B1M⊥平面MAC.(2012·高考浙江卷)如图,在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D⊥AB,AB=,A

4、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与直线AA1的交点.(Ⅰ)证明:(ⅰ)EF∥A1D1;(ⅱ)BA1⊥平面B1C1EF;(Ⅱ)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012·高考湖南卷)如右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C⊥BD.(Ⅰ)证明:BD⊥PC;(Ⅱ)若AD=4,BC=2,直线P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3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专题八 立体几何B 由三视图可得该三棱锥的直观图为(下图),在直观图中,作SO⊥AC于O,则SO⊥面ABC,作OG⊥AB于G,连SG,则SG⊥AB,

5、由三视图知,∠ACB=90°,SO=4,AO=2,CO=3,BC=4.在Rt△AOG及Rt△ACB中,由Rt△AOG∽Rt△ACB,∴=⇒OG==.在Rt△SOG中,SG====.∴S表=S△SAC+S△SBC+S△ABC+S△SAB=×4×5+×4×+×4×5+××=30+6.B 由图2可知AD1为实线,B1C在左视图中为虚线,所以左视图为B.30 由三视图知原几何体是由两个长方体及1个三棱柱组合而成,∴V=[3×4+]×4=30. VD1-EDF=VF-EDD1=S△D1DE·CD=.②④⑤ 如图所示,利用特值法易知②④⑤正确,③错误,①不一定.证明:(Ⅰ)由题设知BC⊥CC1,B

6、C⊥AC,CC1∩AC=C,所以BC⊥平面ACC1A1.又DC1⊂平面ACC1A1,所以DC1⊥BC.由题设知∠A1DC1=∠ADC=45°,所以∠CDC1=90°,即DC1⊥DC.又DC∩BC=C,所以DC1⊥平面BDC.又DC1⊂平面BDC1,故平面BDC1⊥平面BDC.(Ⅱ)设棱锥B-DACC1的体积为V1,AC=1.由题意得V1=××1×1=.又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1,所以(V-V1)∶V1=1∶1.故平面BDC1分此棱柱所得两部分体积的比为1∶1.解:(1)证明:因为AB⊥平面PAD,所以PH⊥AB.因为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所以PH⊥AD.因为AB∩

7、AD=A,所以PH⊥平面ABCD.(2)连结BH,取BH中点G,连结EG,因为E是PB的中点,所以EG∥PH,因为PH⊥平面ABCD,所以EG⊥平面ABCD,则EG=PH=,VE-BCF=S△BCF·EG=··FC·AD·EG=.(3)证明:取PA中点M,连结MD,ME.因为E是PB的中点,所以ME綊AB.因为DF綊AB,所以ME綊DF,所以四边形MED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D.因为PD=AD,所以MD⊥PA.因为AB⊥平面PAD,所以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