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11359
大小:13.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和比例》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等内容。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比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除法、分数的结合更加紧密,知识综合性强,知识的要求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能力与思维的要求更注重沟通与联系,重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函数思想的渗透力度很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定成正、反比例的量。2、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正确分析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2、问题、正、反比例问题等)。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渗透函数思想,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相关练习题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我们又可以叫做它们的比。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写法。5 : 3 =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3、对比比和分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
3、引导。① 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②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③ 比值与比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或分数,比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是个比,按比的读法读。(如刚才的5:3= ,做为比值时读作三分之五,做为比时读作五比三。) 新知学习 二、比的基本性质1、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2、设问:你还可类推出什么?(引导比的基本性质)3、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1、学生介绍自己的化简方法、依据。2、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的商,结果是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
4、数或分数。化简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一般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也可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但最后的结果仍是个比。例:1 : = ÷ = × = (或25:12)3、小结:化简比虽然有时是分数形式,但仍读成几比几,不能读成几分之几。是假分数形式的,千万不能化成带分数;是a:a型的,决不能写成1。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出示准备题3 :1,学生求比值后,设问:你发现了什么?2、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引导讨论:你认为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联系:由比发展、组合而来。区别:意义不同,结构名称不
5、同,项数不同。10:3 3 :1 = 10:34、引导发现比例性质。4、交流解法。五、正比例1、说一说几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下面我们结合比和比例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教学正比例。①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列出表格中的数据。—————————————————————路程(千米 50 100 250500时间(时) 1 2 510—————————————————————②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3、导出正比例意义:两种相(
6、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认识字母表达式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②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③ 变化规律 ,这是判定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4、学生举例说明成正比例的量。特别提示:遇到不能明显判定的时候,可假设一些数据后观察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六、反比例1、说一说几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每份数、份数、总数,……2、引入学习反比例,出示例题。①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列出表格中的数据。——————————
7、———————————————————速度(千米)10050402010时间(时)122.5510—————————————————————————————②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每本页数×装订本数=总页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导出反比例意义,小黑板出示:两种相(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认识字母表达式xy=k(一定)。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一
8、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③ 变化规律xy=k(一定),这是判定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4、学生举例说明成反比例的量。特别提示:遇到不能明显判定的时候,可假设一些数据后观察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 巩固提高 练习十七1、2、3、4、5 习题设计 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