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文献综述】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文献综述】

ID:473083

大小:2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08-08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文献综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一、综述导言鲁迅一生共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并不多,但是取材多源于病态社会的最底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首屈一指,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1]。鲁迅及其作品的无比丰富性,使得鲁迅研究久盛不衰。在实际研究之中,关于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以上两大人物形象是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焦点。而其小说中刻画的众多鲜活的儿童形象,则往往被忽视,受到冷落,相对于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而言,关于儿童形象的研究是较少的。鲁迅先生作为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在其小说之中,

2、如《呐喊》、《在酒楼上》、《社戏》等,较多地描写了儿童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期盼与关注,提出了教育儿童的种种主张。因此,对其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对鲁迅文本、鲁迅思想的进一步解读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无疑是当下社会的焦点问题。鲁迅在小说中,从所塑造的儿童的个性、语言、命运等角度抨击了封建社会对儿童的身心残害,儿童作为“人”而存在的极度不合理性。鲁迅从儿童出发,在其作品中渗透出先进的儿童观、教育理念。本研究将结合鲁迅的思想理念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这对于当下基础教育有着很好的警

3、示作用,促进儿童教育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二、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自1913年,恽铁樵在《怀旧》中对鲁迅作出评点性的赞语,鲁迅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鲁迅于1902年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在日本,鲁迅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历史也近100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迅研究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文学现象。鲁迅作品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鲁迅在刻画儿童形象时十分注重思想环境的展现,从小说对未庄环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种被称为“精神胜利法”的奴隶性格与未庄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级制度、身份地位及无数有“老例”、“通例”承传的文化遗产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以取消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感

4、知的主体性为特征,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中更为精致的“吃人”机制[2],许多儿童有着不同的命运,却有着相似的生存背景。同时鲁迅对于儿童的刻画都带着儿童灵动、稚拙的眼光去审视世界,鲁迅曾写道:“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3]他在许多作品里运用了儿童这一叙述视角。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的一种叙事策略。[4]这中策略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可

5、信性。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个社会职业,虽没有专论教育的巨著,却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儿童教育观,积极批判旧教育,把儿童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兴衰紧紧拴在一起。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研究者对鲁迅教育思想进入了深入的研究。例如: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合著《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王玉生著《中国教育思想研究》,董操、陶继新、蔡世连合著《鲁迅论儿童教育》等等。鲁迅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典型的‘儿童形象’,即使是《故乡》中的闰土、《社戏》中阿发们,也因为这两篇小说的‘散文性’而冲淡了人物形象的‘聚焦性’”[5],但通读鲁迅小说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关于其儿童

6、教育观内容,研究者有如下阐述: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鲁迅本人呼吁受过封建思想毒害的父母亲,就应“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6]。鲁迅先生一针见血道出了应该具有的教育观,对封建传统教育无情地批判。《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它集中反映了鲁迅当时的社会观和教育观。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全面阐发了他对父与子的关系(也即家庭关系)的认识,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家庭中父母的“恩威”思想[7]。在儿童教育中,父母之“恩”应当摒弃,父母之“爱”理当提倡。学者尉红梅在《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中这样描述:在中国“所多是孩子之父”,

7、而不是“‘人’之父”,中国还需要“父范学堂”,“生了孩子,还要想着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8]。她引用了《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一卷《热风·随感录二十五》中的相关内容,完全的人,即要求儿童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完全解放孩子。华中师范大学王玲在论文《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写到:他以发现“人”的目的为出发点,对中国传统的儿童观进行了严厉的声讨与抨击,树立了“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本位”,乃主体中心之意。“幼者本位”,就是要把儿童作为世界的中心、重心,要了解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