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

ID:34216825

大小:54.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_第1页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_第2页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_第3页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_第4页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鲁迅对儿童形象的描述主要见于他的小说和回忆散文《朝花夕拾》当中。说起鲁迅的《故乡》、《社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对那充满童趣的水乡少年生活悠然神往,会对一幅幅少年迅哥儿的生活图景陶然迷醉。鲁迅虽没有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却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儿童形象。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鲜活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创造了一系列生机勃勃的儿童形象。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社戏》中的阿发与双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等。在《朝花夕拾》的其他篇章里也写到了一些各具特点的儿童形象,如《猫狗鼠

2、》中爱鼠厌猫的“我”,《阿长与山海经》中厌恶规矩而喜爱淳朴善良的长妈妈的哥儿,以及《五猖会》中对父亲要背鉴略而心情不悦的小主人公。这些形象经鲁迅之笔,稍加点染便生动鲜活,跃然纸上。《风筝》是鲁迅回忆散文集《野草》当中的一篇。其中写到一个和我截然不同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甚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一种儿童的天性,爱玩的天性,鲜明地被描绘出来。在尘封的什物堆中自做风筝的作者,对童年的游戏多么渴望。

3、鲁迅借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坚定了他的这一儿童观,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二、鲁迅文学作品中传递着童真、善良、美好鲁迅是一位全身心地关注着下层群众命运的作家,他的小说不仅以严峻的锋芒剖析着下层群众的精神病态,而且也以热情的笔触展现和赞美下层群众的美好品德。对于儿童的心灵之美,鲁迅同样是欣赏的。在他的笔下寄托着对儿童性格心理的思考,他的文字中无不闪耀着儿童心灵的纯洁与向往自由的光芒。鲁迅先生以阳光的笔触对待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描写了几近单纯的儿童心理和性格,歌颂了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的儿童们。鲁迅撒播在少年闰土中的童心与童趣是随处

4、可见的:我日日盼望新年中那种对闰土热切期盼的眼神,我和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的一见如故,我和闰土短暂生活的亲密无间,我和闰土分别时无可奈何地大声哭喊。这些天真烂漫、可掬可捧的童趣,多么撩拨孩子们的心扉。这些乡村少年敏捷而果断,淳朴而无私,善解人意而懂事。“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六一公公家的,我们偷哪一边呢?”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叫别人偷自家的豆,唯一的理由是我们的大得多,这是多么纯洁高尚、多么淳朴无私。《社戏》中

5、的农村少年淳朴热情,活泼可爱,没有沾染上世故的那种无私品格,婉转写来,楚楚动人。特别是在《社戏》的后半篇,作者更侧重从农村儿童精神世界上去挖掘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可以说《社戏》是一曲农村孩子的赞歌。鲁迅以富有诗意的抒情笔调,表现了他们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纯洁无私及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鲁迅作品中反映童真、童趣的叙事声音非常多。如童年时鲁迅与闰土间的游戏,和阿发他们去看社戏等,这些童真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它是人的意识觉醒的重要部分,更是作家们能分享相通的精神现象鲁迅作品中那些童真童趣的声音,那些属于孩子时代的行为,是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天真、幼稚、

6、欢乐心理的见证。三、在塑造儿童形象时,鲁迅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样的叙事视角更有一种亲历的味道,更有一种亲切感。《故乡》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以后,母亲提起闰土,使作品中的我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二十余载的光阴并没有使他的记忆磨灭,反而勾起了他对那段往事的回忆,少年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了。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如同和读者对话,告诉读者他早年的经历,很能打动读者。当然,鲁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告诉读者他难忘的童年往事。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的国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劳动人民不都是中年闰土的复制品吗?愚昧、麻木、

7、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的人性中缺乏的不正是儿童的生命活力吗?当然,对于这一点鲁迅并没有绝望,在《故乡》的最后,鲁迅写到了两个儿童的情景: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孩子水生,他们还是一起,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鲁迅也依稀看到了些许希望,“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为了表达他对这种率真、淳朴、富于生命活力的儿童观的赞赏,鲁迅的良苦用心不言自明。当然,鲁迅在描绘儿童形象时,也有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他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种哪吒式的小英雄形象是鲁迅所极力赞赏的,他是生命力的

8、象征。鲁迅为了塑造好这一形象,在作品中三次写到了项带银圈的小英雄,反复地强调了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