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

ID:47253599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30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_第1页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_第2页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_第3页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_第4页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摘要:以“分子间作用力”教学为例,通过问题设置和实验探究营造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运用图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联系宏广物质性质和微观结构的桥梁关键词:分子间作用力;问题驱动;教学设计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4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15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理化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涉及微观领域的微粒排布和结合方式,比较复杂和抽象,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一些学生即使能够

2、运用相关概念解释某些现象,并不能表明学生对概念已经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尤其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成因和存在对象方面很可能存在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1]。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者曾要求学习普通化学的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和绘图的方式来表示分子间作用力,统计结果显示有55%的学生不能正确表示各种分子间作用力,存在描述含糊或示意图错误等问题[2]。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教师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微观模型,并能真正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以及对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高一学牛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离子键和共价键,在介绍分子间作用力时要注意和化学键

3、的比较,避免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混淆,出现知识网络错乱。针对外国语学校学生本身的语言优势,适度引入一些概念的英文词汇,便于学生在课后查阅英文文本、视频和动画素材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英语专业词汇的引入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很有帮助。在教学设计屮也参考了国外教材的相关内容,力求概念的解释简明清晰,帮助学牛理解和运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种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知道分子间作用力对分子型物质物理性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图表数据,理解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区别和联系、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感

4、受物质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从科学数据分析推论的务实科学态度二、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流程本课内容本身难度较大,所以在课程设计环节上要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兼顾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本课采用了问题主导式模式层层推进化解教学难点,具体流程如表1所示。三、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提问引入课题[课题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我们知道在分子中原子是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共价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分子组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由什么决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课件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微粒排布示意图。[教师]为什么物态的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比

5、如水加热沸腾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吸收热量。[学生]吸收的热量使水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分子间隙增加。[教师]既然分子间隙增加需耍吸收热量,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课件展示]分子间作用的概念和分类:范德华力和氢键。1.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范德华力[课件展示]范德华力是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广泛存在于固、液和气态的各种分子间,比较弱。[教师]为什么分了间会存在相互作用力?请大家先完成实验。[学生实验]在滴定管中注入蒸馆水,打开活栓,让水缓慢流下呈直线状,用梳过头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并给予解释。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现象于表格中,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6、。[教师]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学生A]水流向梳子方向偏转,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可以吸引水分子,就像带电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的纸屑。[学生B]电荷可能从带电的梳子转移到了水分子中。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大家观察到水流的偏转后都异常兴奋和惊奇,并展开讨论。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基础上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有困难的,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不要求学生给予完美的解答。教师应该对范德华力的存在原因给予简要解释,但在必修阶段还是不要过度延伸。在国外同类教材中都会引入电负性的概念,解释分子间作用力会非常方便[课件展示]电负性(e

7、lectixmegativity):电负性是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并给出电负性数据表格。[教师]因为氧的电负性大于氢,氧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水分子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力。由于范德华力有三种基本类型,比较复杂,学生在现阶段还不知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这里不妨以极性分子为例做出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万一有学牛提出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教师也必须准备做好相关解释,但注意广度和深度的把握,没有必要加重学生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