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

ID:47241908

大小:1.2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8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_第1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_第2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合肥八中容兰教师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旧课复习上一

2、节课关于重力势能的概念2.激发学习动机问题:除了重力势能,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引出弹性势能1.讲授新知识(一).弹性势能(二)、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三)、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2.巩固运用1、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B、任何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都一定是发生了弹性形变C、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性势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只跟弹簧的形变量有关2、如图,在一次“蹦极”运动中,人由高空跃下到最低点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重力对人做正功B、人的重力势能减小了C、“蹦极”绳对人做负功D、“蹦极”

3、绳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再减小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再增大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以较大的速度va向右运动,与较小速度vb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连有轻质弹簧的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C)A、va>vbB、va

4、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1.检查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间隔性复习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