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

ID:47011087

大小:42.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3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_第1页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_第2页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_第3页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_第4页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第三周复习题一、四部;二、国学为什么不是“国故学”?三、为什么要说“国学惟欲其旧”?四、通过以下对于道的两组说法,谈谈你对于道的理解:(一)表诠(正的说法、肯定的说法)的三种:1,“天不变,道亦不变”2,“放之四海而皆准”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二)遮诠(负的说法、否定的说法)的三种1,“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者非道2,“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者非道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者非道第五周复习题一、从“文学通情,史学明故,哲学达理”的比较出发,谈谈你对哲学的理解。二、请比较庄子“道行之而成”与王船山“行而后知有道”两种说法。三、“虚位”、“定名”四、为什么说,只用“道德

2、”两个字说儒家还不够,一定要说“仁义道德”才足以表达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含义?第六周复习题一、五经、六经、七经二、孔子对于六经分别做了哪些工作?(删诗、叙书、订礼、正乐、赞易、作《春秋》)三、辨析下面的说法:(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二)“《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四、分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总章一一〇)第七周复习题一、四书、思孟学派二、先秦诸子十家三、辨析下面的说法:孔子不是与诸子并列的先秦诸子之一;《论语》也不是诸子类的

3、作品,而应当被归为六经的范围。四、分析:(一)《论语》总章二七八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二)《论语》总章一九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第八周复习题一、分析: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4、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章六)二、分析: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第九周复习题一、分析:(一)董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二)顾亭林:“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二、面对是非混乱、莫衷一是的局面,庄子、扬

5、子云等像我们一样发生了“谁使正之”的困惑。庄子对此问题的看法是,“我与若不能相知”、“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而扬子云的看法则是,“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请评价他们的看法,并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第十周复习题一、论述:结合《孟子·告子上》章七,谈谈你对于“心之所同然者,谓理也,义也”,以及“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几句话的理解。《孟·告上》章七: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

6、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第十一周复习题一、宋五子、理学四大学二、本末三、分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观书有感》之一)四、分析:“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烝民》)第十二周复习题一、体用、道器二、分析:孟子曰:“人之所以异

7、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章一九)三、比较:请比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经章)这两个表达中对于道的理解有怎样的异同?第十三周复习题一、阴阳、五行二、阴阳的关系第十四周复习题一、五行的关系二、践形、肖三、分析:“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孟子·尽心上》章三八四、论述:《尚书·泰誓》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