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朱子语类》三则 (2)

7 《朱子语类》三则 (2)

ID:46946419

大小:3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1

7 《朱子语类》三则 (2)_第1页
7 《朱子语类》三则 (2)_第2页
7 《朱子语类》三则 (2)_第3页
资源描述:

《7 《朱子语类》三则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辉之观语第二课时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程门立雪:福建杨时。四十多岁,已中进士,谦虚好学,尊重师友,与同学游酢向程颐请,等老师一觉醒来,门外雪深一尺……二、作家、作品 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

2、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

3、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第二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2、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    

4、                             (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无克己工夫”(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   圣人:自然存天理   贤人:先分辩再行动   普通人:克制私欲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

5、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3、 译文: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的辉之观语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

6、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

7、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4、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o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o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四、具体研习 第三则 (1)本则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  义利问题 (2)怎样阐述义利问题的?(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     

8、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译文: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