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年四川成都市高三一诊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届四川成都市高三一诊考试数学(文)试题一、选择题1.设集合,则().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则或,故选C.【考点】集合的运算2.命题“,则”的逆命题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若则”的逆命题是“若则”,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若,则”,故选C.【考点】四种命题3.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4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双曲线方程可得,,,那么离心率,故选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4.已知为锐角,且,则().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为锐角,,,故选A.【考点】1.同角
2、三角函数;2.诱导公式.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结果为0,那么输入的为().A.B.-1或1C.-1D.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程序框图表示,所以,解得:,不存在,所以,故选C.【考点】条件结构6.已知与之间的一组数据:12343.24.87.5若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则的值为().A.1B.0.85C.0.7D.0.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回归直线必过点,,,代入回归直线方程可得,解得:,故选D.【考点】回归直线方程7.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当时时,.则().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条件可知函数的周期,,故选B.【考点】函数性
3、质的简单应用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则该四棱锥的所有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A.B.C.5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画出满足条件的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点B,高为4,根据垂直关系可得,,为直角三角形和的公共斜边,所以最长的棱为,,即,故选B.【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掌握这类三视图的问题,我们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同时熟记一些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这样根据三视图还原直观图后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三视图的原则是“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一般三视图还原直观图的方法,如果正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那一定是锥
4、体,如果正视图,和侧视图是矩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柱体,如果正视图是多边形,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也是三角形,那就是锥体,还有就是一些组合体,要注意是哪些几何体组合在一起,或是几何体削去一部分时,要灵活运用补形,一般可还原为长方体或是正方体,再分割.9.将函数的图像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则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则变为,令,解得,当时,,所以函数的对称中心是,故选D.【考点】函数图像的变换和性质10.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与棱分别交于点,且直线平面.有下列三个命题:①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平面
5、;③平面平面.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因为平面,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又根据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交线平行,可知,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和平面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③,而平面,那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①③,故选C.【考点】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是圆上的两个动点,.若是线段的中点,则的值为().A.3B.C.2D.-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所以是等边三角形,即,,故选A.【考点】向量数量积【方法点睛】本题重点考察了向量数量积的运算,1.
6、一般求向量数量积可用定义法求解,,一般容易错在夹角上面,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确定夹角;2.还可利用坐标法表示数量积,需建立坐标系解决问题;3.还可将已知向量用未知向量表示,转化为那些知道模和夹角的向量,比如本题.12.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也相切,则的值为().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曲线,,当时,,切线方程为:,化简为:①,与曲线相切,设切点为,,那么,切线方程为,化简为②,①②是同一方程,所以,即,故选A.【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思路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切线方程的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曲线某点处的切线方程,如果切线斜率存在时,,
7、对应的切线方程是,如本例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就是这种方法,另一种情况是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程,那么这点可能是切点,也可能不是切点,关键是设切点,利用求切点,再求切线方程,如本例,切线与曲线相切,这样切线是同一条直线,可求得后代人求值.二、填空题13.复数(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即虚部为1,故填:1.【考点】复数的代数运算14.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恒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