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39256
大小:71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30
《2016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函数的定义域是()A.B.C.D.答案:D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解得,选D.考点:函数定义域【名师点睛】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集合,它是函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求给定函数解析式的定义域.(2)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3)已知定义域确定参数问题.简单函数定义域的类型及求法(1)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则构造使解析式有意义的不等式(组)求解.(2)对实际问题:由实际意义及使解析式有意义构成的
2、不等式(组)求解.(3)若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则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求出.2.已知为虚数单位,,若为纯虚数,则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即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选D.考点:复数几何意义,纯虚数概念3.已知,则的值为()A.B.C.D.答案:C试题分析:由题意得:,选C.考点:诱导公式,二倍角余弦公式4.设a∈R,则“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
3、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试题分析:由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得,因此“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考点:充要关系,两直线平行5.已知命题,命题,则()A.命题是假命题B.命题是真命题C.命题是真命题D.命题是假命题答案:C试题分析:,因此命题为真命题;,因此命题为假命题;因此是真命题,命题是假命题,命题是真命题,命题是真命题,选C.考点:命题真假6.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且在上的最
4、大值为,则的值为()A.B.C.D.答案:A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解得,选A.考点:正切函数性质7.正方体-中,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答案:D试题分析:连接交平面于O,则平面,因为,所以与平面所成角为,由于所以,选D.考点:线面角8.已知、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且∥④若,则∥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个B.个C.个D.个答案:B试题分析:直线与平面平行,并不平行于平面内任意直线,因此①错;与两平面的交线平行时,可满足与两平面平行,因此②错;与两平面的交线平行时,直线
5、可在两平面中任一平面内,因此③错;因为与同一直线垂直的平面平行,因此④对,选B.考点: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9.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A.B.C.D.答案:D试题分析:设正方体棱长为1,由题意得,剩余几何体为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个角,其截去体积为,因此剩余部分体积为,比值为,选D.考点:三视图,三棱锥体积10.已知在的内部,满足0,则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为()A.B.C.D.答案:B试题分析:设M为AC中点,由题意得,因此,选B.考点:向量表示1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
6、前项和为,若首项且,有下列四个命题:;;数列的前项和最大;使的最大值为;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试题分析:若,则由,与矛盾,因此正确;因为,所以由得,因此错误;由题意得最大,即数列的前项和最大正确;由题意得因此使的最大值为正确;选C.考点:等差数列性质【名师点睛】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Sn最值的两种方法(1)函数法: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函数表达式Sn=an2+bn,通过配方或借助图像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2)邻项变号法:①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大值为Sm;②当a1<0,d>0时
7、,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小值为Sm.12.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对任意的恒有成立;(2)当时,.记函数,若函数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B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当时,.当时;当时;函数恰有两个零点即函数与直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而过点时,有且仅有一个交点,,过点时,有且仅有两个交点,,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考点:函数零点【名师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
8、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3.已知数列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