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广释

中观四百论广释

ID:46904223

大小:971.50 KB

页数:255页

时间:2019-11-29

中观四百论广释_第1页
中观四百论广释_第2页
中观四百论广释_第3页
中观四百论广释_第4页
中观四百论广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观四百论广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  中观四百论广释    总论  第一品明破常执方便品  第二品明破乐执方便品  第三品明破净执方便品  第四品明破我执方便品  第五品明菩萨行品  第六品明断烦恼方便品  第七品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第八品净治弟子品  第九品破常品  第十品破我品  第十一品破时品  第十二品破见品  第十三品破根境品  第十四品破边执品  第十五品破有为相品  第十六品教诫弟子品      总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圣者曼殊师利!    顶礼圣天菩萨!    浊世人劣琐事多,闻思修者

2、寥晨星,  圣者善说无人阅,况我微言览者谁?  然为自心入正法,依诸经论师教言,  略演甚深中观道,若有信者请谛听!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转法轮,其中第二转法轮,着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现涅槃后,弘教者分两大派开阐般若深义:其一,无著菩萨以《现观庄严论》为宗纲,开创了广大行派,以隐义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龙树菩萨以《中论》为根本论,开创了甚深见派,直显般若空性深义。于此根本论,又有两大论师阐其密义:一者即圣天菩萨(亦称提婆菩萨),以修行窍诀方式粹摄《中论》密义而著《

3、四百论》;另者月称菩萨,著《显句论》释《中论》字句,造《入中论》显明其深义。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于《四百论》尤应深加研习。  ..  于藏传佛教中,修学中观者皆以《中论》、《四百论》、《入中论》为根本论典。诸派中观论师对《入中论》之抉择自宗见上,有多种辩论,而于《中论》、《四百论》无有较大异议。因二论皆是根本中观论,即应成、自续二派尚未分流时之中观著述。另外,《四百论》非如《入中论》之专门抉择见解,而是专门抉择修持,是中观实修的窍诀集汇,对此诸派论师也无多异议。如格鲁派甲操杰大师之《中观四

4、百论释·善解心要论》,与宁玛巴大堪布阿琼仁波切所著之《四百论疏·大海之滴》,其抉择方式皆相同,概因此论于中观宗之特殊地位使然。    于汉传佛教中,此论原有二译本,一为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简译的《百论》,二为唐玄奘大师所译之《广百论》。《百论》实际上是印度婆薮开士论师所作的《四百论》注释中的部分;而《广百论》仅为《四百论》后八品之颂文,因当年那烂陀寺护法论师以唯识观点注释此论时,将此论一分为二,前八品为《说法百论》,后八品为《辩议百论》。玄奘大师于护法论师之亲传弟子戒贤论师前,得此二论及义疏,回国后

5、便将《辩议百论》译为《广百论》。故《四百论》在汉传佛教中,一直未有完整译本。到近代法尊法师入藏求法,亲睹藏地中观学者对此论的重视及此论对学者的裨益,于是不辞辛劳从藏文译出此论前八品,并对后八品的译文依藏译本作了一些补充,目前该译本是《四百论》在汉地最为完善的译本。本注疏所依者,即是此译本。  此《中观四百论广释》分三:甲一、初义;甲二、正释论义;甲三、末义。    甲一分二:一、题义;二、译礼。    乙一、(题义):    此论梵语名为“扎睹夏打嘎夏打嘎日嘎”。扎睹夏打嘎义为四百,夏打义为论,

6、嘎日嘎义为颂,合译即为《四百论颂》(现今通称《四百论》)。本论分为十六品,每品二十五颂,共四百颂,故而得名。月称论师说,本论原称无“四”字,其名为《百论》,能破诸多邪分别故名为“百”,能断除实执故名“论”。邪执无有边际,所以不说有限制的“四百”,而是以“百”表示其无边之义。名为《百论》,是以其作用而立名。于藏文版中,本论题为《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颂》,意指摧灭诸多邪分别而修持实相之窍诀汇集。    一般在论典的题名后,有顶礼立宗句,但本论中却无有。对此,仁达瓦大师(宗喀巴大师的上师)解释其原因云:“

7、此论乃直承龙树菩萨之《中论》义理而造,《中论》抉择见分,此论紧承其义旨而抉择修持次第,故应与《中论》作一体观,不再加顶礼立宗句。”关于宗义,月称论师也云:“由于圣天阿阇黎是龙树阿阇黎的弟子,故此论属于此宗,非别宗义。”    乙二、(译礼):    顶礼圣者曼殊师利!    此顶礼句是由梵文译成藏文时,巴操(日称)译师所加。译礼之必要,一是按藏传佛教的传统,表明此论属对法藏;二是为增上智慧圆满翻译,以祈三世诸佛智慧总集之圣者文殊加持。    甲二、(正释论义)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 

8、 乙一、(总义)分三:一、造论者之殊胜;二、辨除谬误;三、略述各品大意。    丙一、(造论者之殊胜):    作者圣天菩萨,梵名阿扎雅提婆,胜嘎拉国(今斯里兰卡)的王太子。《布顿佛教史》及《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说,菩萨从楞伽岛中的莲花化生,为当地国王所收养;汉传佛教中诸论师依《提婆传》也秉持类似的观点。然今依《印度佛教史》及月称菩萨在本论注释中的记载,为胎生之王太子较为可信。    圣天论师宿具不共悲心与智慧,自幼即精研诸明处学术,显示出非凡的特质。稍长,弃王位出家,依班智达玛哈德哇受具足戒,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