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

ID:46897665

大小:5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9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_第1页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_第2页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_第3页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_第4页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语进入我国的历史探究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两学翻译:第四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询所未冇的全方位的翻译。本选题所涉猎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尽管难以与第四次翻译高潮相提并论,可不论从也史唯物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翻译理论的层面看,第三次翻译拓潮的译者之众、译著之多、译题之广、影响之大、意义Z深都是前两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而参与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的外來传教上,特别是后来居上的,以林乐知(YoungJohnAllen,1836—1907)、丁翹口(WilliamAlexa

2、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以及嘉约翰(JohnGlasgowKcit,1824—1901)译坛“三杰”为代表的美国传教士的人数,只西学译介的数最,在晚淸文化社会所貝有的现代性,及其在中国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作川和所产生的影响是血无古人的,也是值得中国译界进行深度挖掘和仔细探究的。在中国翻译发展到21lit纪的今人,19tit纪中、下叶的“古董式”的翻译史的确仿如隔世之音,被尘封T150多年而少人问津。然而,打开卷佚浩繁的中国翻译史册,我们不能不止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发生在大淸帝国中纷繁复朵的外來传教士的西学翻译活动一一这段既“鲜为人知”

3、乂在译史上“举足轻重”的翻译史。Z所以说人“鲜为人知”,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所出版的一套洋洋洒洒的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中,赫然将这段翻译史喻为中国历史上岀现过的四次翻译高潮中的第三次拓潮,可在中国翻译史中,这段历史却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之所以说龙“举足轻重”,是因为它的存在客观上彩响了近代中国翻译的格局,掀起了中国加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可实实上,能像对待严复、林纾等晚清声名显赫的中国翻译家那样,一视同仁地对待晚淸來华传教上翻译家的今人却寥若晨星。不争的书实足,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因晚淸外來传教士而掀起波澜:中国近代翻译丿力程因他们而加速改变:淸末民初的

4、民族翻译也因他们而繁荣吕盛。、"I人们在巫温晚淸西学翻译史时,不得不提到、时大乳制帰的译坛羌籍传教七“三杰”:林兀知、丁趙走和嘉约翰,止是他们儿乎包罗万象的西学翻译在给中国译坛带來一片生机的同时,使晚清文化社会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而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种现代性标志着晚淸现代进程中非传统因素的积累和充填(帕森斯),乃至整个晚淸大文化系统的跃进,使先进的西学在神州大地与古老的中华文化思想、文明传统产生激烈的止而碰撞,并且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翻译的崛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他们的西学翻译在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理论研究中真正咲有如此高的礼遇吗?山此引来了一连冷的问题:在华的

5、外来翻译家属于中国翻译家吗?与此相关联的是,他们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翻译史册中山冇一席之地吗?作为外来新教传教士的翻译家,他们在晩清中国所进行的那种特殊的“传教”事业,能为近现代1500多年来已受过佛教洗礼、同时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国人所接纳吗?外來人士在华的西学翻译与本土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究竟如何碰撞与交融?传教1:翻译如何体现晚淸文化礼会现代性?在山写中国翻译史中,能给他们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吗?笔者无意翻中国近代翻译史的II「案,而是想通过翻译史料的如实再现,透过他们的西学翻译'市视文木背后所蕴涵的深刻思想,以期唤起翻译史研究者这对晩淸外来传教士从书翻译事业的深切关

6、注,还翻译史本来的真实iffiUo为何笔者只将选题的翻译限定于美国的传教上,而不是他国的呢?刖顾中国近代翻译史,学人不能不看到,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近现代中国发展进程屮,在以英美來华传教十在晚清文化社会起到一定作用的悄况下,入华美国传教士界军突起,在晩清译坛上独树一帜。虽然英国传教士19世纪初起就人举进入中国,而美国传教士入华比他们的先辈英国传教士晚整整20多年,但是,后者不论就來华的人数,或是在传播福音以外的参与文化爭业的现代意识、译介成果、西学翻译客观上所产生的彩响等方面,皆比前者有后來居上的态势。所以,美国传教匕在华的西学译介爭业在晚淸这一特定的历

7、史时期显得界常活跃、颇其特色,有着不可小视的研究意义。晚淸西來传教士在中国不仅传经布道,而且在中外交流、西学翻译、西学传播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等文化领域起到极英特别的作川,尽管在中国对这段特定丿刀史的▽题研究始于民国,然而山于方方面面的历史原因,该项研究在20肚纪50到70年代的中国大陆基本上•片空白。可喜的是,台湾及海外学者对晚清传教上方面的丰硕研究成果弥补了大陆在这一专题研究的缺憾。时至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专家学者才开始对晚清这段丿力史给P较大的重视,先后了不少科研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化了国人对晚淸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