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9466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9
《如何理解“认知负荷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理解“认知负荷模式”口译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活动。译员在从事口译时,面对重重困难。口译具有不可预测性,现场气氛会对译员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且,这项工作是个体操作,译责重大。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内容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译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语言功底,渊博的知识储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得体的行为举止等。作为口译的最最初学者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记不住不断涌入脑中的信息,甚至会头脑空白混乱,以至于难以表达出来,更不用说达到准确、流利的标准。口译,无论是交传还是同传,其过程都是接受、解
2、码、记录、编码、表达,这一系列过程是高度内化的,存在于人脑的思维活动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脑力资源是有限的,当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就需要注意的均衡分配。如果注意饱和了,或是注意的分配有所失衡,都可能导致认知超负荷,影响任务的执行。Gile认为口译过程是一个精力消耗的过程,而译员的脑力是有限的。口译过程几乎能消耗掉译员所有的精力,有时甚至超出了译员的精力总量,达到饱和状态,这时译员的口译质量就会有所下降,如果遇到专有名词、密集信息等困难,“错译”“漏译”将会不可避免。针对这些现象,Gile从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视角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假说(EM,Eff
3、ortModels)。按照这一模式,吉尔“认为口译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够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口译过程中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注意力也必须小于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口译中大脑加工能力必须大于口译所需的能力。该理论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借用“有限注意力资源”和“任务困难程度与任务实施时限强关联性”两个主要的认知概念,重在描述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中译员如何分配精力(effort)处理听、理解、记忆、产出等几乎同时发生的任务,并根据口译工作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同传的口译模式”、“交传的口译模式”和“口译的理解模式”。(1)同传的口译模式:SI
4、=L+M+P+C即:同声传译=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传达(2)“交传的口译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不同的任务: PhaseⅠ:CI=L+N+M+C即:交传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ListeningandAnalysis)+记笔记(Note-taking)+短期记忆(Short-termMemoryoperations)+协调(Coordination) PhaseⅡ:CI=Rem+Read+P即:交传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传达(Production)(3)口译的理解模式:C=KL+ELK+A即:
5、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这一点和释意理论的认知补充,注重理解思想、重新表达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理解认知负荷模式的基础上,我认为我们可以减少理解以及记忆对大脑精力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多可支配的精力,提高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译前准备,要充分全面有效。这包括一般的术语准备,还有与主题密切相关专业知识准备。这种译前准备能加深译员对于源语的理解,从而减少听辨上所花费的精力,这样便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译员在精力分配中所承受的压力,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至于口译记录,分“脑记”和“笔记”两种。锻炼自己大脑的短期记忆能力,笔记要抓住要点,切忌记“全”,密集信息要记准。二者配合
6、,增强记忆。能够做好这些,我们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初学者,接着,需要不断实战演练,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