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

ID:46891587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_第1页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_第2页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_第3页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引导型探究教学的探索摘要:论文借助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结合高屮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引导-探究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关键词:引导;负荷;探究;咼屮物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引导-探究式教学的界定探究学习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学牛自主学习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引导探究教学贵在通过教师的“导思、导议

2、和导练”,让学生亲口参与、体验和认识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是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过程的主动探索者,不论是教师的“导”还是学牛的“学”,引导一探究学习注重思维的过程更其于其结果,在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也培养口主学习的探究能力。2.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2・1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景情境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真实的情境往往是综合和复杂的情境,人们认识事物多半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综合到分解再到综合。情境又要有可探究性,关注实验和其他实践途径的探究。可探究性英一反映在问题上,是激起学牛•认知冲突的问题,対

3、个人來说,川原有的认识不能解决它,对集体來说,各人的看法町能不一样,这样的问题就具有探究性。其二反映在问题的解决上,可以分解为一些小的问题解决,具有可收集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如实验、调查等途径和方法,并可与学生学习的理论联系起来,获得一定的解释。该策略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学习过程中,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和动情。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事件呈现给学生,造成学生认知结构和周围环境的不平衡,引起学牛对学习口标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

4、仝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景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冇符介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即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冇问题相适应的观念,而且学生的已有观念又有不能对问题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释。图1案例1・在“力的分解”一节教学中,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取一个质量较重的重物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细线易断还是两根细线易断?(如图1和图2)大多数学生肯定凹答是用一根线易断,但课上的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细线可以将重物稳稳的提起,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重物时(注意操作时两线夹角要特意取较大些),细线断

5、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却没有一根线的效果好,这一悬念情境的创设在学牛的人脑里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此吋,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2优化思维负荷量策略学生学握物理知识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思维活动强度称为思维的负荷屋。这种思维的负荷量必须合理,既充足又适最,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2.1教学准备阶段应分析学生的思维负荷量一个新概念、一个新规律、一个新原理、或在分析原理或定律时的一个重要层次、一种物理方法的介绍、对于一个演示实验的观察、或者观察实验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学牛实验、-•段课文的分析、一个例题、或者

6、例题分析中的一个层次、一个思考题的讨论、一次课堂练习、一个较难的测验题、或者测验中的一组小题目等,都可以作为一个负荷点。案例2・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可以划分为五个负荷点:(1)课题的提出和实验一。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能否也能产生电流呢?最简单的设想是把导线绕在磁铁上,导线跟电表形成闭合回路,看能否产牛电流?(2)能否用洛仑兹力的理论解决这个问题?实验二,让线圈沿着垂直磁场方向运动,线圈不动磁场动,线圈和磁场都动,观察是否电流产生?得出结论一:当磁场和导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可以得到感生电流。(3)是不是只要导体和磁

7、场Z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有感生电流呢?实验三,整个线框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没有感生电流。实验四,磁场发生变化时在静止的线框中产牛感牛•电流。实验五,尽管导线在磁场之外,但包围了磁场,磁场变化时仍能在静止线框屮产牛感牛电流。(4)如何表示磁场的变化,介绍磁通量。(5)得出结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牛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牛电流产牛。讨论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为切割磁感应线这两种说法的统一性。2.2.2教学安排时思维负荷量的调节众所周知,在一堂课屮,学生真正能紧张进行思考的时间并不太长,因为在四十五分钟内,除去组织教学、布

8、置作业的时间等,留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且要使学牛•紧张的思考,还需耍有一个酝酿准备阶段。因此,一堂课屮负荷点的安排不宜过多,应以学牛能够接受为度。思维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的过程,根据这个特点,一堂课内负荷点的分布也以匀称为好,不宜偏重。课与课Z间的负荷点,数量也要大致相当。增加思维负荷量应该体现在中学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